洛阳是一座具有深厚革命底蕴和传统的城市,丰富的红色教育研学资源,铸就了河洛大地鲜明的精神底色。开展红色研学,可以正确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历史、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时代精神。
研学旅行,是游学的一种方式,也是世界各民族各国文明教育最传统的一种方式。在文化洛阳版块的研学中,我们感受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气息,倾听了这座城市的华美乐章,传承了优秀的手工技艺。愿历史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洛阳丰富的研学资源,书写着一篇篇动人的乐章。在新春佳节之际,我们精选了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并分成了“文化洛阳 ”、“红色洛阳” 、“文明洛阳” 、“科技洛阳 ”、“生态洛阳” 、“魅力洛阳”六大篇章。在这个假期里,请跟随我们的脚步,带你走进洛阳的研学基地。
研学旅行是一种围绕特定的主题开展的考察探究活动,也是组织学生开展的户外体验活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完成活动,如何指导学生去完成学校设计的课程,如何解决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何确保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安全,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去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中要安排哪些教师去参加等问题,都涉及研学旅行活动中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以及指导教师研学指导能力的培养。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教育,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面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市政协委员、市侨联副主席霍枫林认为,全面推进研学旅行是支持洛阳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重要抓手。
地质科普主题研学旅行可以充分利用地质公园丰富而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作为研学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增长知识,学会观察、体验、探究、合作,体现立德树人与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房车营地改个名字就叫研学营地,换个名头游玩、换个地儿学习,名不副实、学游“两张皮”现象的存在,导致参与研学旅游的学子、游客体验感不佳。研学旅游如何从粗放发展走向精细融合?本文采访业界人士、专家学者谈精细融合的产品升级抓手和高质量发展建议。
中小学研学课程的开展体现了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打破了学校不同科目之间的界限,为中小学生搭建起了学习与生活有机联系的平台。11部门指导意见所体现的研学旅行课程的“生活化”导向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既反映了研学旅行课程的丰富内涵,也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中国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大运河中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在哪里?如何让学生触摸到、探究到、体验到大运河上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以“劳”为切入点,构建大运河文化研学课程,旨在让学生用双脚去丈量运河,用双手实验,用双眼发现大运河上的劳动智慧。让学生在劳动中养德、劳动中启智、劳动中审美、劳动中创造。
2025-05-10
2025-05-09
2025-05-07
2025-05-06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