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历史、科学、人文、体验等活动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能够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在丰富的研学旅行活动中,打开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交流,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和体验,从而能够促使学生的德育水平在新的体验模式中得到有效地提升。
2020年,洛阳教育研学发生了哪些大事?今天,随小编一起来看。
短线研学产品的购买者一般是中小学校。产品设计部门从销售部门获得客户需求后,首先应明确研学旅行目的、出团时间、人数、研学课程主题参考、旅行者年龄段等限制条件,并分析出客户想要获得的满足价值。
“四位一体”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指的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本土教育资源为内容,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研学手册为管理支架构成的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体化模式。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劳动是创造的沃土。”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不少教师能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积极开展项目式劳动教育,但在具体操作时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劳动教育的价值未能有效发挥。笔者结合实际,谈谈当前小学项目式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拉尔夫·泰勒提出制订课程及教学计划的四个基本问题——确立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估目标实现情况,此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作为课程四个基本要素成为共识。北京市海淀区开展了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系统研究,提出研学旅行课程还需增加研学主题、研学线路(资源)、研学管理、研学手册四大要素。
博物馆课程是一门隐形的课程,具有教育性;博物馆课程是一门互动的课程,具有过程性;博物馆课程是一门探究的课程,具有实践性。如何开发好博物馆课程,让学生通过博物馆课程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无论德智之教还是体美之育,均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而以生活为载体的劳动教育,恰具备“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价值。选择合适的生活内容,引领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领悟知识,萌生创意,增强体质,凝练意志,体验真理,美化情操,正是全面育人的期待。
因为害怕出现安全事故,原本学校每年都要开展的春游、秋游、劳动实践体验活动相继被取消,使学生失去了很多实践体验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已是刻不容缓的事。那么,应如何高效而有意义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呢?笔者认为,提前制订好研学旅行方案是很重要的一环,而且其制订应遵循如下六原则。
作为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在“十三五”期间有何进展、取得哪些成效?12月14日,教育部召开第五场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有关情况。
2025-05-10
2025-05-09
2025-05-07
2025-05-06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