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思想,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教育方针。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的育人体系,明确了劳动教育是五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该文件对新时代劳动教育提出了明确和具体的要求。
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研学旅行的教育性是它的基本特征,而这一性质集中体现在前期的课程设计上。确定教学目标,精设教学内容,挖掘学习深度,总结教学成果,评价巩固推广,深挖课程设计,才能更有效地完成这项工作。
当今,部分学生劳动观念淡漠,自我独立能力差。而学生时代,正是劳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从事劳动锻炼,使其身心愉悦并获得成就感,这既陶冶了情操,又能使学生养成对劳动的热爱和敬畏,通过实践锻炼,让其体验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满足感和快乐感。那么,劳动教育在学校德育中应该如何实施呢?
在初中,很多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汉语进行表达,汉语语言思维迟钝、审美鉴赏能力较为匮乏、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不足,这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需要强化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开拓。实践证明,根据学科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劳动教育评价影响着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改革和劳动教育质量提升。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加强劳动教育评价,深入贯彻落实《总体方案》,有利于全面系统地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切实保证劳动教育提质增效。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中国书法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1月9日在北京召开。
在我国,农业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仍处于空白阶段,目前研学旅行课程还未大范围走进中小学,缺乏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进行借鉴,趣味农业课程和科普农业课程的开发建设相对滞后。然而农业研学课程在学生学习农业知识、体验农耕文化上发挥着关键作用,要积极运用我国充沛的农业资源,开发农业主题研学精品课程,对农业研学旅行的发展有重大作用。
研学旅行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但研学旅行是否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价值,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设计开发出一套科学的活动体系。
现实中,国内不少学校因场地有限、师资不足,加上课程开发不够、家长支持力度不足等,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此,该如何破解?劳动教育又该如何因地制宜?其实,劳动教育的开展,固然离不开条件支撑、评价驱动,但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内在自觉。
利用乡村人文和自然资源开展研学课程、中小学研学旅行受持续的政策影响,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教育反应,本文就从乡村研学的内容市场出发,对乡村研学的主题选择和操作等方面做了相关阐释,以期将课堂延伸至乡村,激发乡村活力,提高研学旅行活动的互动性、实践性和教育性,避免“只学不旅”“只旅不学”现象,促进研学旅行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
2025-05-10
2025-05-09
2025-05-07
2025-05-06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