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中小学研学课程的开展体现了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打破了学校不同科目之间的界限,为中小学生搭建起了学习与生活有机联系的平台。11部门指导意见所体现的研学旅行课程的“生活化”导向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既反映了研学旅行课程的丰富内涵,也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如何实现“生活化”呢?

一、融合课堂知识,课程目标生活化
课程目标是国家、社会对某一课程培养人才规格的需求,它制约着课程实施的方向。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就是要让中小学生走进生活,探究生活和体验生活,让“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我们在确立研学旅行课程目标时,应注重中小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1)丰富生活经验,融合课堂知识
中小学研学旅行是课堂教学和生活教育相衔接的综合性课程,我们在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之前,要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兴趣爱好和课堂知识基础等,根据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系统设计研学旅行的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走向生活,通过观察、感受生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在生活中开阔眼界,增长生活知识,丰富生活经验。通过思考和探究,将研学体验融合到各门课堂知识中去,加强相关科目之间的联系和渗透,“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使之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生活知识等有机融合在一起。
(2)提升综合素质,学会生存生活
我们在确立课程目标时,要兼顾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能力目标,不能仅拘泥于提升课堂所学知识,而要做到对学校教育的突破与超越,在研学过程中增强学生探究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意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研学课程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和需要出发,使之贴近学生真实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追求,使学生在探究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造生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二、课程开放生成,课程内容生活化
课程目标不但制约着课程实施的方向,而且还规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对潜在的研学课程资源进行选择和主题分类,并纳入到研学旅行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之中。
(1)坚持因地制宜,课程开放生成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内容的开发,首先要面向中小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充分考虑地域特色,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等,因地制宜地设计研学旅行课程,“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其次要考量学生身心特征和知识基础,尽可能地组织多样化、生动性强的研学课程,利于调动学生兴趣和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根据研学旅行课程目标,结合校情、生情,积极“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
(2)课程源于社会,以生活为中心
中小学研学旅行成为学校与社会联系的平台,大千世界成为课堂,使中小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素材和资源,这些源自社会生活的学习材料,以“生活”为中心的课程,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的对象,使中小学生能够“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研学课程回归生活世界,延展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在研学过程中,使中小学生在生活中获得关于社会和自然的直接的真实的体验。

三、教学做合一,课程评价生活化
中小学研学旅行作为一门生活性特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宜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生活融入到“做”,在过程中进行评价。
(1)在生活中教学,教学做合一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具有强烈的人文性、自然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将教师和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之中。
教师在生活中教,利用学生的“身临其境”,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炼主题,激发学生的情感、思考力和想象力,解放学生的眼睛、嘴、双手和头脑,引导学生在研学过程中观察、讨论、交流、思考,指导他们在“做”中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印证,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体会到课堂知识的应用价值。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水平等进行自主学习,和同学合作探究自然和社会知识,把自己在“做”中所体验到的知识和老师讲授的内容结合起来,并将新知识内化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丰富并巩固课堂知识,在自己独特体验的基础上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生活能力。
(2)在过程中评价,以体验为核心
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研学的情况和研学的效果。
在评价方式上,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展现的闪光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从发展性的角度去评价,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在研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在评价内容上,要以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课程教学中的体验为核心,评价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对自然和社会的情感体验、对研学课程与课堂知识融合的体验、对研学课程中师生关系的体验、个人与团体协作的体验等等,着重关注他们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所获得的开拓视野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