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一方面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研学旅行是行走的课堂;另一方面也是文旅融合,旅游发展的新形式。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业文化的智慧结晶,古人的春播、夏管、秋收、冬藏都是依照节气来安排。时移景异,但节气文化同样可以为今天的教育提供形式多样的劳动课程素材。
发展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主题。研学旅行是让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紧密融合的综合实践育人活动课程。发挥研学旅行在发展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功能,必须从理念建构、内容遴定、策略选择等方面综合推进,方能取得实效。
研学旅行天然具有美育属性,其审美本质在于对异质生活的体验,即情境性。中国古代的“游学”存在“曾点之乐”和“经世致用”两种传统,都具有美育特征。在复杂性和移动性高度突显的当代社会,研学旅行应彰显其教育本义、聚焦审美体验、鼓励情感交往,并可以通过博物学、意象论、情感论和生活论四条路径来实现。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后,研学旅行迅速成为各地教育实践热点。国家政策的引导加快了学校、旅行社、培训机构等的跨界联合,但校内专职教师缺乏开发研学课程的经验和实施动力,校内教师即使参与往往也定位不清,缺乏课程意识,育人目标的实现变得问题重重。
综观加强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归根究底还是需要学校及教师厘清“劳动教育是什么”“劳动教育教什么”“劳动教育怎么教”的基本问题,从而在落实环节上下真功夫。
通过劳动课程,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走入社会前能够拥有积极的劳动观念和基本劳动技能。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各国的劳动教育是怎么做的。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五一假期,和孩子一起到诗词中寻觅劳动者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感受古人对乡村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歌咏。读劳动诗词,为劳动点赞!
人生,因劳动而充实;生命,因劳动而盛放。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在这美好的节日里,让我们向所有伟大的劳动者致敬!
2025-05-10
2025-05-09
2025-05-07
2025-05-06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