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生在劳动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更加有效地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树立学科融合理念、科学定位课程目标、完善课程内容设置、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四方面谈如何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通过研学的开展,学生能够在社会与自然中拓宽视野、发现美好、丰富知识、强化互动、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在与集体一起参与的过程中,体验集体生活,强化公共道德感,增强自理、独立、反思、创新和实践等能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了一场场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这些都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也为当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精神滋养。
今夏,2021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每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都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学生作为劳动教育的参与主体,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育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价值、提高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是当下教育工作者的紧迫责任和时代使命。
如果要做好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价设计,懂得评价方法是基础。研学旅行课程评价方法常用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两种。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推进活动上发布10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和《黄河文化旅游带精品线路路书》。
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决定了开发什么样的课程。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东门路小学提出“恬静教育”理念,并研发了使理念落地的特色“小背篓”德育课程,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潜心传播红色经典,大力弘扬红色传统,有效实施红色教育。
近日来,河南省“千人研学团”持续来袭,各地研学旅行不断升温,尤其是自4月25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林州召开全省研学旅行大会以来,得益于文旅融合、素质教育、政策支持等有利因素,各地研学旅行发展势头迅猛,成果喜人。
3000多年前的人们吃什么、穿什么?大禹治水只是个传说吗?……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研学课堂,这些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
2025-05-10
2025-05-09
2025-05-07
2025-05-06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