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有力推动了研学旅行活动的全面开展。笔者契合乡土地理实际践行研学旅行,探索与中学地理研学旅行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有了初步的经验和体会。鉴此,我们认为,开展地理研学旅行实践活动,需关注“四个度”。
暴雨来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最安全?小编总结了这些注意事项,快转发给身边的朋友!
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目的不只是为了说明课程的现状,更是为了课程的改进。研学旅行课程评价方式多样,建议使用CIPP课程评价模式,从背景、输入、过程、影响、成效、可持续性和可应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提供有效信息。
研学旅行中班主任等老师如何在研学理念、研学过程、结题报告、研学评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与管理,教师在研学过程中应具有哪些行为规范,从而在研学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经历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今年暑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游中带学”的亲子研学游市场迎来出游高峰。
“劳动教育就是挖挖土种种菜”“学校就是让学生读读劳动课本”“搞劳动就是玩一玩”……近来,对于劳动教育中一些浮于表面的做法,引来了不少质疑的声音。劳动教育该如何让学生体会劳动的快乐和意义?
研学游必须坚持教育初心不改,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模糊自身定位,让孩子们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使研学游真正发挥出教育助手的作用。
研学实践是江西省南昌市二十八中教育集团青云学校的常规活动,学校带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合作、探究;为了响应“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号召,学校又将劳动教育融入研学实践,让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加有滋有味。
劳动是生命的底色,也是教育之所以真实有效发生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唤醒躺在书本里的生命,让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成长,让劳动精神融入教学过程,结合学校实际,山东省威海市温泉学校以“树观念—养习惯—增体验—提品格”为主线,建立较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积极的劳动教育氛围,让劳动教育入眼、入心,真正落地生根,铺就学生的成长底色。
研学旅行是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升青少年劳动素养的重要载体,能够帮助中小学生修学、启智、立德、树人,促进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为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认知、培养深厚劳动情感、坚定劳动意志和塑造良好劳动行为提供契机,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通过变革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2025-05-10
2025-05-09
2025-05-07
2025-05-06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