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的研学旅行,被外界认为是“双减”政策落地后下一个K12教育领域的发展风口,或将成为这场变局中的大赢家。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向全社会传递了什么信号?“双减”之后,我们要把什么还给孩子?
作为教师,立足教学实践,将劳动教育融入班级游戏活动中,通过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磨炼品质、增进技能,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选择合适的研学课程资源是开展研学课程的必要准备。古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用古镇这一独特的地域优势资源开发研学课程,开展研学活动,能够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的发展助力。如何设计古镇研学课程并顺利推进实施是地处古镇周边的学校应该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学科类校外培训似乎是要“凉了”。而融学科教育于素质教育、综合教育的营地教育、实践教学、项目式教学等的“研学”能否从这巨大的市场外溢中受益?
“五育”融合是当下中国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关注的问题是,“五育”融合的关键枢纽和突破口在哪儿,又有哪些实践路径。
研学旅行是“学”与“行”相结合的学习,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开放性、自主性、体验性、研究性等特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开展海洋科普教育,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研学旅行工作,通过“互联网+教育+文旅”信息化模式,实现校外实践活动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为我市中小学生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保障。
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的综合育人价值呢?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是对青少年信仰培育、价值塑造、人格养成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一心向党、立下宏志、报效祖国的有力举措。
2025-05-10
2025-05-09
2025-05-07
2025-05-06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