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害怕出现安全事故,原本学校每年都要开展的春游、秋游、劳动实践体验活动相继被取消,使学生失去了很多实践体验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已是刻不容缓的事。那么,应如何高效而有意义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呢?笔者认为,提前制订好研学旅行方案是很重要的一环,而且其制订应遵循如下六原则。
作为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在“十三五”期间有何进展、取得哪些成效?12月14日,教育部召开第五场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有关情况。
劳动教育要在中小学切实落地,落实到学校教育的日常工作中去,有两件事具有关键意义:一是要建立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二是要建立劳动教育的配套基地。
在介绍“十三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提到,已遴选了622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开发了6397门研学实践课程和7351条精品线路,社会实践育人蓬勃开展,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研学旅行”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研学旅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春游”“秋游”,也不是把课堂机械地搬到校外,而是一门融所有学科探究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必须树立课程意识。
研学旅行是教育部门结合学校实际教学大纲,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集体旅行活动。教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均是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主要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与规划工作,促进研学旅行进步。学校是研学旅行的执行主体,确定教学内容与标准,同时指定教师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及掌握新知识。研学旅行服务机构根据教学要求,研发新课程及设计旅行路线。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合理处理法律问题有助于研学旅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从2012年《关于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函》发布开始,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止,国务院、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已经出台了十几个研学旅行的相关文件。通过对文件的系统梳理发现,政府文件对研学旅行的定位经历了由活动定位到课程定位的变化轨迹。
劳动教育是由小学、中学、大学劳动教育等处于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有序排列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不同阶段的学校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影响。
您提出关于出台研学旅行发展纲要,严格准入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及监督机制,指导研学机构规范发展等建议,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指导各地丰富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结合地域特色开展自主研学旅行活动,有利于核心素养落地。宁夏育才中学位于大西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学生具有在教师组织下利用节假日开展红色研学旅行的便利条件。学校倡导把课堂历史学习与红色研学旅行实践相结合,强调学思结合、知行合一,通过创新研学旅行的实践方式,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2025-07-02
2025-07-01
2025-06-28
2025-06-27
2025-06-26
202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