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善用“大思政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来源:天津日报    发表时间:2025-08-13    浏览次数:411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充分利用多种思政教育资源,统筹构建多主体、全过程、全方位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大思政”育人体系,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思政教育效果连贯性与一致性的有力抓手。应当从一体化构建联动机制、一体化开发课程资源、一体化优化师资队伍、一体化实现育人目标等方面,讲好“大思政课”、用好“大思政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一、搭建“大平台”,一体化构建联动机制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一是打造一体化工作格局。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育部门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心关爱教育工作,着力构建家校社一体化育人工作格局。

二是完善一体化联动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和中小学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日常思政结合起来,完善跨领域、跨学段、跨学校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联动平台。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辐射作用,落实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制度,建立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实践育人共同体,形成常态化联动机制。

三是建立一体化治理机构。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功能,专门设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研究与实践机构,围绕内容供给、课程建设、方法改革、队伍建设、思政研究等方面统筹提供政策指导、开发共享平台、强化落地落实、开展辐射推广。

二、打造“大课堂”,一体化开发课程资源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思政大课堂应当立足新时代、紧贴大变局,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实践相互融入、与现实紧密结合。

一是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尊重学生成长特点、遵循教学基本规律,一体化构建螺旋上升、学段衔接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其他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深入挖掘思政教学资源,将所有课程讲出“思政味”、让所有老师担起“思政担”,打造“金课”、打磨“硬课”。

二是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结合大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将思政课同心理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劳动教育等课程相结合,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营造适合各学段学生认知特点的校园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三是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讲堂相结合。开展“同上一堂思政大课”“行走的思政课”等活动,不同学段的学生通过从理论到现实、从经典到生活、从历史到未来,将常态化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将教师授课与同辈研学相结合,将三尺讲台拓展到广阔天地。

三、培育“大先生”,一体化优化师资队伍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好“大思政课”,要依靠“大先生”,更要培育“大先生”。

一是打造过硬的思政课专业教师队伍。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开展选拔与培养,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贯通培养。

二是扩大各领域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分调动各行各业的“大先生”走上思政课讲台,构建以科学家、教育家、英雄模范、大国工匠、红色基地讲解员为主的兼职师资阵容,一体化建立社会讲师资源库,把思政课打造成青年成长成才的人生大课、各方协同的社会大课、常讲常新的时代大课。

三是实现师资跨学段共享与流动。通过政治能力、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材使用等集中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对各学段学情的整体把握。畅通各学段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鼓励各学段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研究、社会实践、教学竞赛等,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创新。通过轮岗交流、师资互聘等方式,合理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交流融合,一体化提升思政育人能力。

四、画好“同心圆”,一体化实现育人目标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应当做好统筹,一体化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育人目标、教材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评价体系构建的有效贯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统筹阶段目标设置,一体化推进育人目标实现。通过设置准确、统一、连贯又符合学段特点的思政课育人目标,实现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

二是统筹课程教材建设,一体化推进各学段教材体系贯通。通过建设上下衔接、横向配合的思政课教材体系,实现标准性与递进性相统一。

三是统筹教学方法改革,一体化推进各学段教学方式创新。通过丰富教学场景,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与教学效果,实现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

四是统筹评价体系构建,一体化推进各学段教学质量保障。通过选取教学与学习评价的关键指标,建构学段贯通且结构适宜的质量监测体系,以大数据与技术赋能,实现诊断性与发展性相统一,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不断改革创新,建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者: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马雷;天津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石丽。)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项目21JDSZ3146阶段性成果】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