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7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洛阳市“沿着党的足迹,我是红色接班人——红领巾大寻访活动”启动仪式在中信重工焦裕禄展览馆举行。
劳动当中有知识的学习,有能力的培养,有品质的塑造,有精神的锤炼。劳动对于成长的回报是非常大的。
苏联著名教育家卡普杰列夫曾经提出:“儿童应该尽早而且长时间地投身于大自然中,从中吸取对它的印象,体验大自然在每个人心中激起的思想和感受,儿童需要亲眼看到太阳的起落和月亮。一句话,必须与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现象融合在一起。”可见,自然中游戏对儿童非常重要。
研学旅行一方面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研学旅行是行走的课堂;另一方面也是文旅融合,旅游发展的新形式。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业文化的智慧结晶,古人的春播、夏管、秋收、冬藏都是依照节气来安排。时移景异,但节气文化同样可以为今天的教育提供形式多样的劳动课程素材。
发展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性主题。研学旅行是让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紧密融合的综合实践育人活动课程。发挥研学旅行在发展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功能,必须从理念建构、内容遴定、策略选择等方面综合推进,方能取得实效。
研学旅行天然具有美育属性,其审美本质在于对异质生活的体验,即情境性。中国古代的“游学”存在“曾点之乐”和“经世致用”两种传统,都具有美育特征。在复杂性和移动性高度突显的当代社会,研学旅行应彰显其教育本义、聚焦审美体验、鼓励情感交往,并可以通过博物学、意象论、情感论和生活论四条路径来实现。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后,研学旅行迅速成为各地教育实践热点。国家政策的引导加快了学校、旅行社、培训机构等的跨界联合,但校内专职教师缺乏开发研学课程的经验和实施动力,校内教师即使参与往往也定位不清,缺乏课程意识,育人目标的实现变得问题重重。
综观加强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归根究底还是需要学校及教师厘清“劳动教育是什么”“劳动教育教什么”“劳动教育怎么教”的基本问题,从而在落实环节上下真功夫。
通过劳动课程,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走入社会前能够拥有积极的劳动观念和基本劳动技能。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各国的劳动教育是怎么做的。
2025-07-04
2025-07-02
2025-07-01
2025-06-28
2025-06-27
202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