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出跨学科主题探究形式的“研学旅行”,它以跨学科主题探究形式的“研”,培养学生面对复杂情境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行”的体验和感悟中获得品格提升。
研学旅行,旅行是载体,教育是内核。学校应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强调在课程教育过程中遵循自然,尊重规律,采取多元实践教育策略,实施情境育人,情智共同发展,最终实现生命的成长。
“传承红色基因 砥砺奋斗精神”。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特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十条精品线路”。河南,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资源,一条条闪耀红色光辉的旅游线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原亿万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历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织就成中原大地上一幅“红色版图”。
如何使学生在劳动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更加有效地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树立学科融合理念、科学定位课程目标、完善课程内容设置、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四方面谈如何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通过研学的开展,学生能够在社会与自然中拓宽视野、发现美好、丰富知识、强化互动、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在与集体一起参与的过程中,体验集体生活,强化公共道德感,增强自理、独立、反思、创新和实践等能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了一场场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这些都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也为当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精神滋养。
今夏,2021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每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都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学生作为劳动教育的参与主体,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育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价值、提高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是当下教育工作者的紧迫责任和时代使命。
如果要做好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价设计,懂得评价方法是基础。研学旅行课程评价方法常用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两种。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推进活动上发布10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和《黄河文化旅游带精品线路路书》。
2025-07-04
2025-07-02
2025-07-01
2025-06-28
2025-06-27
202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