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研学旅行工作,通过“互联网+教育+文旅”信息化模式,实现校外实践活动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为我市中小学生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保障。
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的综合育人价值呢?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是对青少年信仰培育、价值塑造、人格养成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一心向党、立下宏志、报效祖国的有力举措。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有力推动了研学旅行活动的全面开展。笔者契合乡土地理实际践行研学旅行,探索与中学地理研学旅行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有了初步的经验和体会。鉴此,我们认为,开展地理研学旅行实践活动,需关注“四个度”。
暴雨来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最安全?小编总结了这些注意事项,快转发给身边的朋友!
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目的不只是为了说明课程的现状,更是为了课程的改进。研学旅行课程评价方式多样,建议使用CIPP课程评价模式,从背景、输入、过程、影响、成效、可持续性和可应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提供有效信息。
研学旅行中班主任等老师如何在研学理念、研学过程、结题报告、研学评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与管理,教师在研学过程中应具有哪些行为规范,从而在研学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经历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今年暑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游中带学”的亲子研学游市场迎来出游高峰。
“劳动教育就是挖挖土种种菜”“学校就是让学生读读劳动课本”“搞劳动就是玩一玩”……近来,对于劳动教育中一些浮于表面的做法,引来了不少质疑的声音。劳动教育该如何让学生体会劳动的快乐和意义?
研学游必须坚持教育初心不改,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模糊自身定位,让孩子们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使研学游真正发挥出教育助手的作用。
2025-07-04
2025-07-02
2025-07-01
2025-06-28
2025-06-27
202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