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从新时代的教育方针、教育的公益属性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来看,教培机构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危”中亦有“机”,特别是努力向劳动教育方向转型转向,或许是另一片大有可为的新天地。
政策利导之下,“劳动教育”这个一度被边缘化的小科目,在回归大中小学生必修课的过程中,迎来了新的春天。但同时,在希望爆发的时刻,在行动速度之外,还需要很多静水流深的教育智慧,以及初心。毕竟,简单的一拥而上并不是长久繁荣的代名词。现实中,劳动教育的热潮面临着从“面”到“里”的发展召唤。
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的研学旅行,被外界认为是“双减”政策落地后下一个K12教育领域的发展风口,或将成为这场变局中的大赢家。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向全社会传递了什么信号?“双减”之后,我们要把什么还给孩子?
作为教师,立足教学实践,将劳动教育融入班级游戏活动中,通过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磨炼品质、增进技能,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选择合适的研学课程资源是开展研学课程的必要准备。古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用古镇这一独特的地域优势资源开发研学课程,开展研学活动,能够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的发展助力。如何设计古镇研学课程并顺利推进实施是地处古镇周边的学校应该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学科类校外培训似乎是要“凉了”。而融学科教育于素质教育、综合教育的营地教育、实践教学、项目式教学等的“研学”能否从这巨大的市场外溢中受益?
“五育”融合是当下中国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关注的问题是,“五育”融合的关键枢纽和突破口在哪儿,又有哪些实践路径。
研学旅行是“学”与“行”相结合的学习,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开放性、自主性、体验性、研究性等特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开展海洋科普教育,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04
2025-07-02
2025-07-01
2025-06-28
2025-06-27
202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