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强调,各地要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等建设研学旅行基地,根据育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教育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由此可见,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教育教学也是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让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当前方兴未艾的研学旅游正是缓解家长和学生“焦虑”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小学课外教育在国内国外普遍存在,尽管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各国政府都在规范、引导课外教育朝着育人目标的应有之义努力。
新学期临近,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这一课让不少教育工作者颇费思量。笔者认为,不妨从引导学生理解、践行伟大抗疫精神入手。
从2016年教育部联合11部委发布研学旅行相关文件开始,研学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大量机构参与其中。整个行业在高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理性地分析并加以解决。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研学行业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后疫情时代,如何依据国家的政策方向,重构、优化研学行业的发展,让青少年真正受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又是一年开学季,2021年《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节目由中宣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于9月1日晚八点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央视频同步播出,学习强国、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等多个平台可以在线观看。精彩亮点提前看!
研学作为一种复杂的学习行为,需要导师的引导。研学导师的角色和职能,显然有别于景区导游、讲解员。研学导师的“导”,是指导、引导、教导、传导。
新学期将至,在教育部首场2021金秋发布会上,劳动教育成为关注重点。“体力劳动永远不会过时”“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引发各界广泛点赞。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资本化运作、不再审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虽然研学旅行等非学科类培训不在要求范围内,但作为强相关行业,研学旅行市场面临以下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5-07-04
2025-07-02
2025-07-01
2025-06-28
2025-06-27
202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