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发表时间:2021-11-04 浏览次数:316340
前面我们为大家介绍了研学课程设计的三维目标以及三维目标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研学课程目标的写法。
一、确立研学课程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
1.制定课程目标必须依据研学课程标准、研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学情特点的要求。
2.研学目标的确定要全面、具体、恰当。
所谓全面,即要关注到三个维度。
所谓具体,即指在本节课中能够具体实现的。
所谓恰当,即指要求的程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是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的,过高过低都是不科学的。
3.研学目标表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1)体现了谁?(学习者——主体或对象)
(2)做什么?(可观察到的研学行为)
(3)在什么条件下?(支持研学的环境)
(4)做到什么程度?(研学行为的标准)
4.研学课程教学目标部分写作的三个要求:
(1)确定研学的知识目标。
(2)确定研学过程所具备的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研学选点及其研学实施策略。
二、正确表述研学课程三维目标的写作技巧
1.行为主体
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判断研学旅行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研学导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所以,建议在写研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时,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
“通过……学习,能说出……”
“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
“能读准……”、“能熟记……”
以上表述都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避免使用“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让学生”以及“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表述方式。
2.行为动词
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常用行为动词举例:
知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熟记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评价、掌握、运用、懂得
能力:讲述、表达、复述、写出、倾听、观察、推想、想像、转述、讲述、选择、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
过程与方法: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交流、制定计划、收藏、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体会、乐于、敢干、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愿意、体味、尊重、理解、抵制、辨别(是非)、品味、关心、养成、领悟
3.行为条件
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次研学活动学习”。
特别是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我们更多时候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里完成指定的研学活动。如:“通过小组讨论,完成……”。
4.表现程度
指学生研学旅行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研学表现或研学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通过学习……(行为条件),能够准确描述……(行为动词)(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表现程度)。
研学旅行,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研学课程目标的设定必须能够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和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研学旅行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