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城市高中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等方面都取得了十足的进展。相较之下,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是其规范化实施情况远不及前两类教学内容。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促进其长效发展和良性运行是当务之急。部分学校普遍存在对社会实践活动“不想做、不敢做、不会做、随便做”的问题。
我国研学旅行发展起步较晚, 在试点探索过程中, 呈现出价值认识不够、功能定位不清、重旅游而轻教育的阶段性特点, 随着教育部门课改的深入推进, 一大批中小学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为改变实践过程中的“只旅不学、走马观花、被动听课”等现象, 笔者认为明晰研学旅行的价值与功能定位, 探讨研学旅行发展的对策, 对研学旅行的开展极有意义。
受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梁振华、周云磊两位教师承担了教育部专项课题《中国教育七十年成就电视化研究与实践》。在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中,梁振华、周云磊分别担任总撰稿、执行总撰稿工作。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贵州、广西、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纪录片《教育强国》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家长和老师可以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等15个专项行动。11月5日下午,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有关情况。
据悉,为加快洛阳教育现代化发展,市教育局出台了进步一步促进消费增长的实施方案,到2019年,全市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达到97%,实现全市学校网络宽带全覆盖,2020年,全市多媒体教室覆盖率将达到100%,在全市普及在线教育。同时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建成我市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研学旅行是当下最为热门的实践教育形式之一,除了相关从业人士,教育部门、学校师生和家长现在都比较关注。然而,目前研学市场整体上还不够稳定、不够规范化,这其中暴露出很多行业问题或者说是一些教育现状。近年来,得益于文旅融合、素质教育、政策支持等有利因素,研学旅行发展势头迅猛,发展速度惊人,发展成果喜人。为了更好地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有效地帮助研学机构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实现最大化的利益变现,有必要
研学旅行近年如潮水般涌入市场,我们必须要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好准备。研学旅行的特点有:研究性、体验性、社会性、团体性、计划性、生活性等,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本文从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活动课程的视角,提出了一种具有理论高度和现实操作性的研学旅行课程模型。
地理学以其区域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征,充分发挥了研学旅行的价值。在研学旅行中,研学是目的,旅行是手段,基地是依托。为了避免研学旅行“知行不一”、“有旅无研”,学校等相关部门需要依据课程选择有学科特色的研学基地。地理学科是一门兼顾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学科,内容涉猎广泛,基地选择面广。笔者依据高中地理课程的实践要求将课程基地归为五类:
当今时代,教书育人不再是狭义的知识传授与技能习得,而是以人为本,从生命发展的角度,立足学生的未来与发展,培养社会人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成为幸福快乐、自主自律、思想创新、能力多元的人。研学旅行作为教育改革的关键措施,正在创造性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通过实践培养、锻炼、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社会的进步需要创新型人才的推进,而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多种不同的心智,学校为了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心智与能力,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在进行研学旅行教育的过程中,要秉承教育性、实践性、普及性、公益性以及安全性等五项基本原则,使其在后续的发展中能够形成更加全面且具有实质意义的积极影响,对其实际的应用而言,其对学生的心智培养所能产生的具体影响如下:
2025-05-09
2025-05-07
2025-05-06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