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中小学课堂如何牵手博物馆殿堂?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表时间:2021-05-18    浏览次数:12804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2020年10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进行学习的效果。
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情况如何?中小学生进博物馆情况如何?
近日,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就“青少年进博物馆”相关话题开展了专项调查。在近2000名参与调查的家长中,20%家长表示尚未带孩子去过博物馆。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方面也不太乐观,66%的家长表示,孩子所在的学校没有组织过线下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相关活动。与此同时,90%的家长认为博物馆资源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用处,能够扩展孩子的知识面。
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学习有限的原因何在?在调查中,家长们认为阻碍孩子进博物馆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的课余时间不足”“博物馆位置较远”“区域内没有博物馆资源”以及“博物馆内互动项目较少或未开放”等。
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郑奕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一是校均、生均占有量太低,我国中小学与博物馆的数量比为42.8∶1,与之相比,英国约为11.6∶1,美国约为3.8∶1,日本约为2.7∶1;二是各级政府对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事业尚未有专项补贴,同时在拨付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经费中,博物馆领域占比不稳定和不足;三是博物馆对中小学的教育供给内容、形式整体单一,多限于集体参观,尚未普及到馆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展览进校园等。”
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黄洋则认为,学生进博物馆有限,客观上在于博物馆的分众教育做得不够,也没有常变常新,吸引度不够,主观上家长缺乏带孩子进博物馆的意识。此外,学校和博物馆的信息不对等,导致馆校无法有效融合。
如何推动青少年参与博物馆活动?调查中,家长们认为,可以通过学校“与博物馆建立合作,定期参观”“配合课程,加入博物馆资源进行拓展补充”“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制定不同的博物馆参观计划”,家长“增加陪伴孩子去博物馆实践”等方式。
郑奕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要输出更多场馆服务、流动服务、数字服务等适销对路的学习产品与服务。“博物馆工作人员要知道学生、学校需要什么,学校、教师、家长要知道博物馆有什么,馆、校、家要进行有效合作。”黄洋说。
此外,《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博物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调查显示,近六成家长表示孩子没有浏览过网络博物馆平台,近九成的家长认为加强博物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有必要,且要通过“博物馆丰富线上资源,设立青少年观看专区”“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对接网上博物馆资源”“对应学校课程体系,提供适度线上博物馆延伸课程”等方式开展青少年线上博物馆教育。
对此,郑奕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许多场馆都推出了在线产品与服务,闭馆不闭客,这于博物馆的远程学习与网络教育发展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的数字服务、网络远程教育中,仍需着力解决一些软硬件问题。其一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其二是大力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其三是努力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其四是优化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也有一些中小学在积极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早在十余年前就推出“博悟之旅”,与北京市多家博物馆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十余年间,从带学生走进博物馆,到将博物馆资源带回学校做校本课程,再到推进亲子研学家校共育。后疫情时代,该校又推出了校园数字博物馆,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一览千年。北京交通大学附中德育副校长苏曲光介绍,该校借助第三方力量假日博物馆,在学校打造了涵盖VR展馆、全息宝盒、数智大屏、好奇空间、博物之窗等五大互动体系的博物实验室,在这里开设“古代穿越”选修课,深受学生喜爱。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