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发表时间:2021-04-14    浏览次数:55455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安全管理作为研学旅行基本内容重点要求,强调研学旅行主办方、承办方及供应方要针对研学旅行活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同时加强工作人员和学生安全教育,建立完善有效的安全防控机制。
  研学旅行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从研学安全问题成因分析来看,主要有学生、学校、研学接待方等方面的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和规避风险能力差是导致研学旅行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中小学生年龄偏小,社会生活尤其是校外活动经验普遍不足,缺乏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大型的集体性出游活动常感到新鲜和兴奋,容易忽略旅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一旦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时往往慌张、恐惧,不知所措,难免犯安全方面的低级错误。
  2.学校方面因素
  由于学校组织研学旅行经验不足,研学旅行安全管理制度难免不够完善,加之校外环境复杂,如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等,容易导致研学旅行安全事故发生。甚至不少学校存在制定安全管理预案流于形式,对潜在风险认识不充分,导致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惊慌失措、处理失当。另外,许多学校对研学安全救援程序不熟悉,重视不够,还未厘清研学旅行安全救援体系。
  3.研学接待方因素
  研学旅行社和研学基(营)地作为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者和接待方,是研学安全最基本的保障主体。研学旅行社对研学安全问题认识不够,考虑不周,加之接待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服务意识和安全教育意识不强,安全应急能力有欠缺等都会导致研学安全出现问题。研学基(营)地环境相对复杂,有些项目专业性比较强,工作人员和学生操作不规范,基础设施和专项设备未及时维护和更新等都易发生安全问题。
  研学旅行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分析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主体主要有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旅游、交通、公安、食品药品监管、保险监督管理等部门。
  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和颁布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政策,监督各地是否按照相关研学旅行安全规定要求开展工作。尤其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
学校负责研学旅行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建立安全责任机制,制定研学安全预案,履行向主管部门汇报制度,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确认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
  旅游行政部门负责审核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交通部门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检查学生出行的车、船等交通工具是否符合标准,依法查处运送学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研学旅行涉及的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安全监督、食品质量监督。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社责任险等相关产品。
  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机制构建
  1.建立研学旅行安全责任主体机制
  由教育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规定,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也就明确了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为第一责任主体。与研学旅行相关的旅游、交通、公安、食品等其他部门也肩负着与自身职责相关的责任,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提供研学旅行服务的企业资质进行审核和相关业务进行监管,并与教育主管部门配合审查研学旅行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等。
  2.建立研学旅行经营者准入机制
  研学旅行服务机构(主要为旅行社)、研学基(营)地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才能对外经营提供研学旅行服务,这是保障研学服务基本水准的有效措施,也是对研学旅行安全的有效保障。目前不少省市已制定了旅行社提供研学旅行服务的入围考评要求,旅游和教育行业协会也分别推出了研学基(营)地建设和服务标准。各地要将研学旅行服务安全保障作为审批经营者准入的重要考核条件,督促研学旅行经营机构具备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和安全事故处置机制。
  3.构建研学市场监管机制
  旅游、教育、交通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共同组建研学旅行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研学旅行市场安全监管,从保障中小学生人身安全的角度将安全监管贯穿研学旅行全过程,明确安全出行基本要求,建立安全审核和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确保安全责任到人。
  4.建立安全责任追究机制
  教育和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要联合建立严格的研学旅行责任追究机制,制定并依据相关安全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维护研学旅行安全秩序。研学旅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和事故后,相关管理部门要及时了解情况,彻查清楚,分清是人为因素还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是责任事故还是非责任事故,对于责任事故需按照相关责任事故认定的规定进行公正处理,并及时在一定范围内警示,提醒大家要引以为戒,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措施探讨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必须树立“安全第一”意识,采取积极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预防和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和事故。
  1.完善研学安全管理制度
  研学安全管理应是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全过程管理,涉及监管部门、学校、研学机构、基地、家长、社会服务等各界相关者,这要求建立研学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树立安全活动全覆盖意识。制订研学旅行安全管理工作方案、研学旅行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研学旅行产品安全评估制度、研学旅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研学旅行安全实施的保障,通过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构建安全责任体系,确保研学旅行各环节安全责任到位,监督到位,从而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2.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研学旅行需建立一支由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研学服务机构、研学基(营)地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安全风险防控评估和实施的团队,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可采用专题讲座、实地演练等多种方式开展,让相关人员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增强安全管理意识,提高安全风险管控的水平。
  学生安全教育是研学旅行活动开展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研学旅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和处理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的自律能力。
  在研学旅行前,学校和研学服务机构有责任在研学前置课程中进行研学安全教育,可以通过播放主题片、讲授、讨论、示范演练、知识竞答等多种形式进行。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研学安全过程管理
  研学旅行安全管理应贯穿整个研学旅行活动,过程管理是关键。在学生研学过程中,研学安全管理团队需随时了解研学活动开展情况,对研学风险点提高警惕,重点排查;及时处理研学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和事故,按规定启动安全预警和安全急救预案程序,并履行安全信息反馈和上报规定,力争将安全问题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研学旅行安全的有效管理,离不开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组织方、承接方和供应方的正确决策、科学组织和密切配合。有效的安全管理是研学旅行活动安全的保障,将有利于提升家长和社会对研学旅行活动的满意度和支持度,对于推动我国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