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评价机制与措施 | 112.研学课程评价应遵循哪些原则?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发表时间:2024-12-02    浏览次数:1923

问:研学课程评价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全方位评价原则】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其评价必须全方位进行。不仅要静态评价课程标准、课程建设档案、课程教材、学生研学成果等书面形式为主的材料,还必须实地动态评价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线路等项目,调查访谈研学旅行相关方的人员,包括学生、指导教师、家长、学校管理人员、基地和营地工作人员、相关部门的涉事人员等。还可以采取暗访的形式,实时观察研学旅行过程。全方位评价包括支持研学旅行的11个部门对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的成绩。研学旅行如有采取服务外包的方式,则要对服务承担方也进行评价。

【多主体评价原则】研学旅行涉及面广,相关方多,需要由多方面参与对课程的评价。在教育主管部门主持组织下,学生、家长、指导教师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从各自的角度对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建设、课程的实施、课程的条件、学生的研学业绩等进行评价。根据“木桶定律”,只要有某一方评价不合格,则整体评价就不能合格通过。

【重实效评价原则】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研学实效特别重要。实效就是学生通过研学旅行所取得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所以评价不能简单地依据研学课题的完成情况,不能简单定量评价,而且还要采取观察、体验、访谈等方式,定性评价学生发展素养通过研学旅行所得到的提升。

【顾全面评价原则】研学旅行要特别注意防止“只旅不研”、“只研不行”的两种偏向。必须兼顾对研学、旅行二者的评价。一方面,要看旅行线路的设计是否有利于研学目标的达成,要看旅行的性价比,是否以较低成本的旅行保证研学任务的完成,或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较高成本的旅行支持研学成果的创新和突破。另一方面,要看研学任务是否需要异地旅行的支持,要看研学活动是否充分利用了旅行所提供的研学机会。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