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中国研学旅行最新动态:“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探讨如何讲好“黄河故事”

来源:人民号    发表时间:2020-01-09    浏览次数:40229

黄河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1月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国家宝藏》2020新春特别节目在京录制,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全体成员在录制中第一次集体亮相,节目将于春节期间与观众见面。当天,来自黄河沿岸9省区48家博物馆馆长还参加了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发展推广研讨会,共同探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黄河故事”的时代议题,共襄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播盛举,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发挥黄河流域的地方特色,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黄河宁,天下平。中华民族发展历史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部治河史。近200年来,开封黄河大堤有力地拱卫着黄河堤防,守护着开封人民。当地人习惯称这段弓形大堤为“林公堤”——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决口后,林则徐在发配新疆途中接旨襄办河工,在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开封市博物馆馆长曾广庆提出:“治理黄河是举世少见的伟大水利工程,它还有这么多动人的传说。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我们沿黄8省可以联合起来,以黄河下游700多公里的黄河大堤为主,结合中上游其他重要的水利工程,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黄河东岸的呼和浩特是一个天然的长城博物馆,“呼市是内蒙长城最多的城市,众多的长城遗址与黄河分不开,有一些地段,黄河甚至同时起到了长城的作用。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的成立,有利于探究黄河流域各个区域地段的特殊性。”呼和浩特博物馆馆长武成说。

青海省博物馆馆长董志强认为:“黄河源头居住着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六个民族的人民,他们很多都有尊重、顺应、敬畏、保护自然的传统思想和生活习惯,这种不急功近利的生存之道体现了藏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黄河沿线的其他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当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理念,这是我们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应该大力挖掘和弘扬的内容之一。”

“我非常敬仰黄河,读懂了母亲河,就读懂了中国。2016年我从山东开始自驾穿越,进行了一场黄河寻根溯源之旅,一共走了8天,从山东、河南、包头、内蒙、陕西、山西、甘肃,再到青海这个源头。青海最大的价值、责任和潜力是生态,我们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玉树藏族自治州文体旅游广电局(玉树州博物馆)局长阿夏永红说。

携手共讲黄河故事,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也是我国博物馆发展起步较早的区域。丰富的文物藏品,承载着沿黄地区人民的共同历史记忆,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和展示黄河流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黄河流域博物馆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9年12月,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作为黄河流域九省区的文博机构、科研院所和相关机构等共同建立、聚焦黄河文化的公益性非营利的合作组织,携手共讲黄河故事,担当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使命。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表示:“黄河流域有众多博物馆,有的在发展和展示方面存在很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国家级别博物馆,我们要起示范带动作用,利用资源优势,带动这些博物馆继续往前走。”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联盟成立的活动现场表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不断提高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水平;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助推黄河文化广为弘扬;要加强国际黄河文化交流合作,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去;要加快编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开展黄河文化资源系统梳理。

“作为黄河流域的博物馆承载炎黄地区人民的共同历史记忆,必须承担起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光荣使命。共同讲好文物故事、黄河故事、中国故事。”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金瑞国说。

打破圈层、强化协作、融合发展

此次《国家宝藏》团队全新打造的2020新春特别节目《“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携手黄河流域48家文博机构,充分发掘地方的文博资源,以文物为载体讲好黄河故事,开启国宝音乐新篇章——从黄河流域的九个省份中分别选出一件代表性的文物,讲述与黄河文明的渊源,并由国内外知名表演艺术家演绎国宝的今生乐章。

如何才能打破博物馆固有的圈层结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李进增认为:“我们要提炼自身的文化符号,打造黄河联盟的自身标识,通过传媒的赋能激活全民记忆。要积极破圈层联合,不要把自己陷入一种高层次的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此次《国家宝藏》2020新春特别节目,就打破了固有的圈层结构,能引发全国对文物保护的热潮和关注。”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局长、内蒙古博物院院长陈永志认为:“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的工作要纳入到国家文化发展的大发展规划当中,形成宣传和弘扬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此次《国家宝藏》2020新春特别节目,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我们要主动拥抱大众传媒,主动联合更多优势领域进行创新合作。”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如提出:“要强化协作,融合发展。第一是文物与旅游的融合,要打造黄河流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经济带。第二是文物与科技的融合,互联网+中华文明就是文物与旅游合作的典范。第三是文物与艺术的融合,《国家宝藏》2020新春特别节目就是文物与艺术融合的一个典范,是央视和国家文物局进行的创新合作。”

金瑞国对进一步加强博物馆与传媒合作、共同讲好黄河故事提出了三点意见:首先,要立足博物馆功能,阐释与传承好黄河文化中的根源文化、主干文化、融合文化、抗争文化、复兴文化;其次,要遵循传播学的规律,让文物价值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如春风化雨般入眼、入脑、入心、入行,实现“曲高合众”,激起人们对黄河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认知和喜爱,增进全社会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最后,要结合新时代的特点,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