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研学国家政策解读 | 10.还有哪些文件对推进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发表时间:2024-08-26    浏览次数:1775

问:还有哪些文件对推进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答:2020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20年7月教育部发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

2020年8月,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学校在完成正常的保育、教育教学任务外,为在校学生提供学习、生活所需的相关便利服务,以及组织开展研学旅行、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应由学生或学生家长承担的部分,可根据自愿和非营利原则收取服务性费用。

2020年9月,教育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各地要加强与社会有关方面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研学实践、劳动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充分发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科技场馆重要育人作用。

2020年9月,教育部 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文物博发〔2020〕30号),指出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文物部门加强对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统筹管理和监督指导,开发一批立德启智、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研学精品线路和课程,构建博物馆研学资源网络,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2021年3月,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指出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每个层面分别围绕5个方面提出了12项关键指标。在涉及到学生的“劳动与社会实践”评价指标方面,提出重点要考察学生“劳动习惯”和“社会体验”。

2021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名单的通知》,在自主申报、省级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综合评定和网上公示,认定96个县(区、市)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规定了各科目安排及占九年总课时比例,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023年1月,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要构建“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要求学校要把统筹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作为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积极拓展校外教育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3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挖掘当地自然风貌、区域经济、优势科技、特色文化以及革命文物、遗址、纪念场馆等方面资源的育人价值,使学生认识家乡,丰富体验,拓宽视野,增强综合素质。强化实践性,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注重实践体验过程的设计和指导。

2023年7月,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指出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建立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常态化开展家务劳动和校园劳动,定期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2023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指出推进艺术实践活动普及行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院系、校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推广普及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创新开展集审美赋能、创意实践、人文升华的社会实践活动,规范管理、正确引导各类学生艺术实践活动,避免锦标意识和功利化倾向。

……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