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发表时间:2023-12-22 浏览次数:4268
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民间习俗从这一天开始“数九”,标志着寒冬到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冬至起源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起源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中国的中心)。这种方法的要义是“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验四时”。
依周公测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详细规划了灭商后的第一座国家都城,国家社稷(都城、宗庙)完成之后,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礼作乐,详细制定了国家礼仪制度,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冬至时节,地下的蚯蚓仍然蜷曲着身体,像打了结的绳子。
二候麋角解。冬至阳气初回,麋鹿角脱落,开始一轮新生,新陈代谢的规律,藏在季节的变换里。
三候水泉动。冬至过后,井水开始上涌,泉水开始流动。
冬至习俗
吃饺子
在北方,饺子可谓是冬至的“标配”,俗语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天寒,容易冻耳朵,而饺子形状与耳朵相似,便有了“吃饺子可以防止掉耳朵”的趣说。
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数九
民间冬至日开始数九,每一时段为9天,并依次定名为头九、二九、三九……九九,共81天,俗称“冬九九”,表示“数九寒天”中各时段气候由凉到寒,再由寒到暖的变化情况。
冬至诗词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减字木兰花·冬至
宋·阮阅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
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
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