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发表时间:2023-06-21 浏览次数:2115
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此时,天气炎热,雨丰昼长,绿茵浓郁、蛙鸣蝉吟的盛夏开始了。
夏至节气
夏至是古人采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最早被确定下来的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此时的万物,生长繁盛到了一个极点。
《恪遵宪度抄本》有云:“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说的是在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白昼最长的一天,此后一段时间,则会昼渐短,夜渐长。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古人认为鹿是属阳的山兽,夏至阳气盛极而衰,鹿角感阴气而脱落。
二候蝉始鸣: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便鼓腹而鸣。蝉也因为最先感知季节的更替而被叫作“知了”。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野生药草。夏至阴气开始上升,像半夏这种喜阴的植物就开始生长,而喜阳的植物开始衰退。
夏至习俗
夏至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以及“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之说。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祭神祀祖
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夏至节
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国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夏至诗词
《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
唐·元稹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