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伊川县实验小学 发表时间:2023-06-02 浏览次数:6807
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3000多年前,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完成了礼乐制度。周礼更是今天洛阳的重要文化符号。
为了让同学们知礼学礼,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伊川县实验小学组织120余名同学,走进洛阳周公庙博物馆、上阳宫,开展“给岁月以文明 给制度以精神”主题研学活动。
启动仪式
出发前的启动仪式上,伊川县实验小学殷小丽校长发表讲话,希望同学们带着任务去研学,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在实践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韦晓利副校长叮嘱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要严格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牢记安全第一,文明出行;好好学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洛阳周公庙博物馆
洛阳周公庙博物馆是在洛阳周公庙的基础上建立的一座弘扬周公文化、展示周公史迹的专题性博物馆。周公曾协助武王伐纣灭商、辅佐成王摄政、东征平定叛乱、营建洛邑并制礼作乐,使中国成为礼仪之邦。
同学们走进洛阳周公庙博物馆,参观了元圣殿遗址、金人像、定鼎堂、礼乐堂及先祖堂,通过研学导师的讲解,学习了传统礼制制度规范和周公姬旦制礼作乐的深远影响,穿越三千多年,走进这位伟人的内心,了解他的抱负,真正理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含义。
在三千年前的周王朝贵族教育体系,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中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同学们还学习了“六艺”的相关课程。他们了解了传统文化礼仪的相关知识,并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聆听研学导师现场演示古代器乐,感受古代音乐文化和艺术成就;参与投壶比赛,感受射艺之礼;听研学导师讲解古代驾驭马车的规制以及“田忌赛马”的故事,知晓何谓“御”;通过对周公庙牌匾、书法、字体的认识,了解华夏书法字体;参与数字华容道游戏,感悟数学文化。
上阳宫
上阳宫南临洛水,北连禁苑,建筑气势雄伟、园林风景秀美,各处小景展现唐宫廷文化。历史的上阳宫始建于唐代上元二年,见证了盛唐的繁荣与昌盛。今天的上阳宫是在原上阳宫的遗址之上恢复、重建的,复原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组建筑。
唐代吟诵上阳宫的诗词不胜枚举,其中唐朝诗人王建有诗赞曰:“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从中可以感受到上阳宫的美。
同学们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上阳宫,通过研学导师讲解、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心感受,共同领略这座皇家建筑的风采。
汉服的华丽多彩,不仅承载着服饰之美,更是在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映照下,被赋予了古朴绚烂的传承与气蕴。
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始称华夏。同学们在研学导师复原古代服饰妆造讲解中,观察体验汉服的魅力。
最后,同学们亲自动手制作了“迷你”汉服,在华夏霓裳的裁剪中遇见千秋万载的岁月记忆,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一起坚守并践行一份匠心,传承华夏文明。
此次研学活动中,同学们了解了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认识到周礼对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沉浸式研学体验,对中国传统礼仪、汉服之美有了更深的认识,在知行合一中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坚定了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