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海方舟sailing”微信公众号 发表时间:2023-05-25 浏览次数:4128
高质量的研学实践场馆课程设计与实施中,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起来看。
一、一流的场馆要有一流的课程
近年来,我国具有教育意义的场馆建设越来越丰富,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艺术馆、生态教育馆等场馆层出不穷,成为研学旅行组织者的最佳选择。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研学旅行的场馆活动大多沦为“眼睛课”、“耳朵课”和“娱乐课”,学生们走进场馆,往往只是走马观花式地看看展板,听听讲解,打打闹闹,说说笑笑走一圈。
“学生作为旁观者,根本没有机会参与知识探究,活动低效甚至无效,这样的实践是伪实践,伪探究、伪合作。”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比如一些场馆的建设水平比较低,缺乏参与、体验、探究和互动的条件,但更多的还是主观原因,比如,很多场馆缺乏专业的场馆课教师,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场馆活动缺乏科学设计和有效组织,难以达到课程化要求;学生在场馆缺乏必要的学习时间,难以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此外,场馆和学校之前缺乏密切合作,未能在场馆学习活动上达成共识和相互支持。要提高研学旅行场馆学习的有效性,必须让场馆活动课程化。
二、场馆怎么设计美国经验值得借鉴
美国有6000多个场馆,这些场馆和中小学的衔接非常密切。一些珍贵文物甚至可以让老师带回去,做完课程研究再还回来。
场馆里有专门的部门和中小学对接,合作开发面向中小学的课程,而且课程梯度明显。低年级的孩子在场馆里就是玩和操作,目的是培养兴趣。高年级的孩子则在场馆学习过程中拿着一叠资料,边操作边学习。
美国的场馆课程和模式值得我们借鉴。真正的场馆学习,来自学习者自身的经验,特别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经验,因此,“场馆学习”是比“场馆教育”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更能体现体验教育的目的。
三、场馆课程是系统工程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
有效的场馆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尊重,让学生在场馆课程中,可以自主探究、自由表达。活动方式要丰富多样,要做到寓教于乐、注重实践、多感官参与。
场馆的展示和教育活动,应该力求活泼、多元,营造生动活泼、参与性高的活动气氛,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耳听、眼看、手动、心动”,通过多感官接触赋予学生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场馆课程可以把自由参观、解说导览、专题讲座、有奖问答、角色扮演、演示与训练、操作实践等多种形式交替使用,把说教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有机融合。
设计独具特色的场馆学习导学案非常有必要。学习单可以协助学生了解展品,提供完整的学习经验,有效地引导学生独立与主动地学习。
借由学习单活泼的形式,可以让学生直接面对展品,从展品中得到自己的期待。同时,它可以记录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成果,便于评价和反馈。
四、场馆课程如何实施合作学习是关键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既有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又注意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
此外,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对小组的共同学习负责,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而且同伴间合作互助,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氛围;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国家教育部中小学督导评估专家 林水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