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发表时间:2023-03-21 浏览次数:3714
今天,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春分“分”了什么?都有哪些习俗?一起来看。
春分节气
“春分”的分意思是一半,是一分为二,昼夜平分、寒暑平衡。
另外,春分也是平分春季的意思,传统上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所以春分在古时又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春分这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等长。
据元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另《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农历书:“斗指卯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两极除外),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春分三候
一候玄鸟至
“玄鸟”指的是燕子。在上古时期,每当春分时节,天子除了祭祀太阳之外,还会亲率家眷恭迎燕子这位春神,“待遇”极高。潜移默化的上古文化,一直保护着这可爱的生灵。
二候雷乃发声
虽然惊蛰往往使人联想到春雷,但春分才是“雷乃发声”的节气。初雷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带来有效降水。到了阳春三月,雷雨天气才变得更多,也更具声势。
三候始电
春分时节,最初的雷电,雷声显得更突出,闪电感觉只是陪着雷公出场的一位“灯光师”。但再过些天,就不一样了,云地闪电,就会有所谓的“落地雷”,可能劈到人,导致伤亡;可能劈到树,造成火灾。
春分习俗
立蛋:“春分到,蛋儿俏”。据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
吃春菜:在岭南一带,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春分这一天,将采来的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当地俗语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春牛:春分到,送出春牛图。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一般都能言擅歌,说上一些和春耕有关的吉祥祝福,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踏青、放风筝:春分后,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户外活动中,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后来,风筝的形状各异,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春分诗词
《春分日》
五代·徐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踏莎行·雨霁风光》
宋·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癸丑春分后雪》
宋·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