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发表时间:2023-03-06 浏览次数:2235
今天,我们迎来惊蛰节气。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历史渊源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惊蛰”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相传是汉朝时期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
惊蛰三候
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一候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仓庚”又作鸧鹒,即黄鹂,它最早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此时开始鸣叫。
三候鹰化为鸠:“鸠”指布谷鸟。此时鹰悄悄躲起来繁育后代,而原本蛰伏的布谷鸟开始鸣叫求偶,鹰少了,而布谷鸟好像一下子多了起来,古人误以为鹰变成了布谷鸟。
传统习俗
驱霉运,求好运。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熏艾草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用以驱赶霉运。
惊蛰吃梨。惊蛰吃梨,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从养生角度来说,此时吃梨也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增强体质。
惊蛰诗词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秦楼月·浮云集
宋·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江南春怀
唐·李白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
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
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
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