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学生见识离不开课堂,但不能囿于课堂,必须让学生走出校门亲身体验。研学旅行正好弥补了校内教育的不足,让学生走进自然,将文化内化于心,将知识付诸应用。
围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一个“新”字,学校观念的更新与行动的创新是最重要的。
探一座城,读一本书,诵一首诗,唱一支曲,传承一种文化;通过读、写、画、说、演等多样态呈现,诠释学生研学旅行的获得感;“游礼”绅士、“游礼”淑女、最佳摄影人、最美志愿者等,总有一项荣誉适合你。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学校劳动教育已经打开局面,并逐步走向制度化和系统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走向深入,巩固劳动教育成果,需要将更多的社会化载体纳入进来,建构起全方位的社会性劳动教育体系。
中小学研学旅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够丰富研学旅行的主题,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而且对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耕以养身,读以明道”,农耕劳动能够帮助解决许多教育问题。
青少年时代所阅读的书、所体验的文化,以及旅行中所接触的人和事,对个体综合素质的提升无疑具有“扣好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作用。
报告由源起、催化、碰撞、聚焦、投射、回答共六个部分组成,围绕研学旅行的思想起源与发展、产业发展的痛点与趋势、研学旅行目的地的建设等核心问题进行了层层剖析。
“双减”下的研学旅行市场到底是怎样的?
面对“双减”,学校教育如何强化主阵地作用,如何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2025-05-14
2025-05-10
2025-05-09
2025-05-07
2025-05-06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