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前置阶段需要做哪些准备?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发表时间:2021-09-22    浏览次数:18650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地理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素养基础。为了规范、有效、均衡地推动研学旅行的发展,发挥研学旅行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的重要作用,2019年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编写的《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以下简称“《研学标准》”)确定了研学旅行的指导性规范。

“三环递进”指在整合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研学课程的基础上建立的“活动前置”“实地考察”“交流研讨”三环节逐次“递进”的实施模式。活动前置是准备阶段,也是研学旅行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相较于课堂教学,研学旅行呈现出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因而须对活动前置阶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设计与统筹。

一、教师层面

1.扎实的技能储备

研学旅行需要指导教师具备较强的学科素养、综合知识、讲解技巧等技能。地理教师具备知识广度,却缺乏知识的深度,因此,要强化对多学科知识与素养的储备,并利用多种资源提高讲解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2.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研学旅行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相较于课堂教学设计,研学教学设计要重视以下几点:

(1)研学旅行是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应用、拓展和加深,教学设计要强调学生在现实情景下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真实、开放的情景打破了“一言堂”的课程格局,学生思维能得到最大的发散。因此,要重视成果的实践生成,留出修改以及调整教学设计的时间与空间;

(3)研学旅行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但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指导教师需设计风险预案并及时向学校上报。

3.可操作的线路设计

研学旅行线路是研学过程逐步展开的探究路线。研学旅行线路由实践点与交通线组成。

实践点是开展研学活动与完成活动任务的具体地点。实践点的选择和设置是线路设计的重中之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研学课程与学科课程的衔接,要突出研学旅行与学科课程的并列设置、相互补充的关系;

(2)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拓展学生乡土认知;

(3)要强化安全性与可控性:指导教师要提前进行实地考察,形成应急预案并配置应急设备。

交通线是指串联起多个实践点的交通方式。在设计交通线时要重视以下两点:

(1)安全出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选择具有安全资质的保障机构;完善相关服务设施;

(2)实地勘探。指导教师要亲自跟进交通线的选取,并形成应急预案。

在确定好线路后,指导教师要及时向学校报备并接受评审与监督。

4.编制《研学指导手册》

《研学指导手册》是指导师生研学旅行全过程的资料。《研学标准》指出导学资料必须保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一套完整的指导手册要包含以下几部分:

(1)活动意义,阐述研学旅行对培育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上的重要作用;

(2)实施方案:①教学设计:研学旅行的目的、目标、实施步骤等;②线路设计:线路规划及安排;任务清单及探究方法;

(3)补充知识:实践点概述及知识链接;

(4)注意事项:安全警示、活动装备、行为准则等;

(5)附录:参考资料。

5.其它职责与要求

(1)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协调,如时间安排、费用情况、注意事项等;

(2)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3)安排好学生的研前预学习;

(4)组织开展室内“虚拟研学”,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空间、学习方法等的转变。

二、学生层面

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体。在活动前置阶段,学生要做好以下准备:

1.增加知识储备

(1)系统学习中学地理知识和可能涉及的多学科基础知识;

(2)提升读图、识图、用图和制图能力;

(3)熟悉手机和电脑软件的基础操作;

(4)资料收集:①了解研学的意义;②研习《研学指导手册》,收集相关资料。

(5)参与演习与研前辅导,学习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2.做好物资以及心理准备

(1)准备研学装备与生活用品;

(2)了解安全须知、注意事项;

(3)调整心态,做好吃苦克难的准备。

三、学校层面

1.导师队伍建设

以地理教师为主体组织队伍,安排与跟进导师培训,建立导师管理制度。

2.开发研学校本课程

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根据校情生情开发校本研学课程、制定课程方案等。

3.构建研学旅行合作平台

加强与正规社会团体的合作,如组织建设研学旅行支持平台,合作开展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和线路开发。

4.落实安全要求

组织导师考察实践点;做好师生安全教育工作;对研学旅行方案作安全审核与评估,制定与完善应急预案;提前为校、师、生投保,并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

5.向上级部门报备

将教学计划、线路计划、安全保障等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备。

四、家长层面

(1)家长应了解研学旅行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2)家长要根据家庭与孩子的情况选择是否参与或参与哪类研学旅行;

(3)家长要配合学校做好准备工作;

(4)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研学旅行,也可申请参与研学旅行的开发与设计。

五、社会层面

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要建立协助支持研学旅行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障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

一场有效的研学旅行是多方面统筹与协调的结果。只有扎实做好前期准备,才能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作者:张雅梅)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