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洛阳科教TV 发表时间:2021-07-13 浏览次数:27823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
教学模式
是学生
行走的课堂
校外课堂
大自然课堂
经过几周的拍摄与准备
洛阳市教育局、洛阳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研学洛阳节目
《行走的课堂》
终于热腾腾地出炉啦
三千年前的人们
祭祀用什么
身上穿什么
大禹治水到底是不是真的
今天这一期
我们来到威严又神秘的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一探究竟
!!!
第一王朝
大禹治水
其实在4000年前真的发生过一场洪水,而且刚好和大禹治水处于同一时期。
因为我们在黄河沿岸发现了诸多遗址,但是唯独在二里头遗址当中,发现了一个完整剖面,这个剖面刚好是在二级台地上的堆积。考古学家们通过发掘这个二级台地,发现它的文化层中包含洪水泛滥堆积层,刚好晚于河南龙商文化,早于二里头文化,因此考古学家们证实洪水是真实发生的。
但证实一段历史是否真实存在,我们仍然需要二重证据法来对它进行论证。刚好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郭店楚简《唐虞之道》一篇就详细记述了大禹治水的真实历史,由此可以准确证明,大禹治水的确为历史事件,而非神话传说。
赫赫夏都·国之大事
网格纹青铜鼎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
在古人看来,祭祀与战争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因此祭祀礼器与战争兵器也是至关重要的物品。
这件网格纹青铜鼎的具体作用大家能猜到吗?没错,就是祭祀。
鼎一开始是由烹煮肉食的陶鼎演变而来,在出现青铜鼎后,鼎的作用就由炊具慢慢变成了祭祀用的礼器,并没有实际功用。
网格纹青铜鼎的命名是由于它的腰腹部有一圈网格纹纹饰而得来,这一命名方法也符合大多数文物以外貌特点以及材质来命名的情况。
网格纹青铜鼎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唯一一件青铜鼎,也是我国具有明确出土地点的最早的青铜鼎,同时打破了中国考古学界认为夏朝没有青铜鼎这一言论。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这面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通高16.5,宽11cm。为盾牌形,面微突起,它是先铸好牌形框架,然后有数百枚方、圆或不规则的绿松石粘嵌成突目兽面。
这件牌饰出土于死者胸前,很可能是一件佩戴饰品。是发现最早也是最精美的镶嵌铜器,可以说它的发现开创了镶嵌铜器的先河。
绿松石龙形器
绿松石龙形器出土于二里头遗址高等级贵族墓葬。
绿松石龙形器的龙首隆起于托座上,略呈浅浮雕状,为扁圆形巨首,吻部略微突出。以三节实心半圆形的青、白玉柱组成额面中脊和鼻梁,绿松石质蒜头状鼻端硕大醒目。两侧弧切出对称的眼眶轮廓,梭形眼,轮廓线富于动感,以顶面弧凸的圆饼形白玉为睛。
龙身略呈波状曲伏,中部出脊。由绿松石片组成的菱形主纹象征鳞纹,连续分布于全身。龙身近尾部渐变为圆弧隆起,尾尖内蜷,若游动状。
赫赫夏都·建立中极
拼图游戏
泥塑游戏
研学活动最重要的动手去做,去感受,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设置了许多有趣的小游戏,让孩子们边玩边学。
今天的研学旅行
真是又好玩又好学
什么?没看够?
好吧
最后奉上
本期节目视频
希望大家都能在研学中
既丰富眼界
又学到知识
《行走的课堂》观看方式
洛阳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二套)
“洛阳科教TV”微信公众号
“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
播出时间
洛阳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二套)
每周五19:30首播
每周六11:16重播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翟镇镇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