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红色+研学”如何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表时间:2021-04-30    浏览次数:13523

  “今天是我们参加研学旅行的第一天,我们乘火车到成都,参观了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打卡孔庙、孔府、孔林,印象最深的就是弘道门,那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太有哲理了!”……在微博上,研学旅游分享信息发布火热,尤其是到了寒暑假期,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走出去”看世界、分享研学旅游心得。
  一头连着旅游 一头连着教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游成为近年来旅游市场爆品,它一头连着旅游,一头连着教育,发展态势逐年升温。《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显示,研学旅行市场需求不断释放,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
  “红色+研学”是在研学旅游基础上附加的功能,也可称为细分市场的升级产品。2014年“研学旅游”被纳入政府文件之中,国务院首次将“研学旅行”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并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中。而教育部等多部门也出台相关政策,积极鼓励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发展。
  有了政策的指导,市场的反应是积极而且迅速的。后疫情时代,携程旅行网在“红色+研学”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将“旅游复兴V计划”升级为“旅游复兴2.0”后,携程将整合全平台的优质资源,推出“百年献礼之旅”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主要参与研学旅行业务的企业有7300多家。截至2020年8月末,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有177个。除携程旅行网外,研学旅行互联网平台还有主打乡村场景研学产品开发的“乡村笔记”、进行“线上+线下、平台+实体”多维度发展的青蛙研学、从事线上研学一体化交易的研学淘等。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比较热门的“红色+研学”产品和路线有红军长征经过的若尔盖草原、广西百色起义纪念馆、江西庐山会议旧址等,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小学生前来研学实践,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一体化发展要实现创造性转化
  “红色+研学”这一研学旅游细分市场的兴起,也引起人们对于该领域协调融合发展问题的思考,如何能够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邬东璠认为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要瞄准价值塑造做红色旅游。红色不应该只是光辉的红色历史,更应该是可以现实传播和未来传承的红色精神。能认识到这一点,红色就不会仅仅停留在革命斗争时期的人和事的知识性传播上,而更重要的是找到历史人物身上和历史事件当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对这些红色精神进行新时代的演绎和传承。由此,红色就可以更多地和当下人民大众的生活相结合,让红色精神更有温度、更好理解、更易践行。
  其次,要结合产业发展来做。有产业支撑的红色才能调动更多的当地人参与,使当地人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继而成为红色文化的主动传播者。产业的加持可以使红色从历史走到现实,生命力更加持久,并且更能提高游客的红色体验从而深入人心。当然红色化的产业是需要创造性转化的,要避免符号化和简单的物理叠加。
  课程开发要贴近学生寓教于乐
  研学旅游的核心除了“游”以外,重要的“研学”具体就是课程的安排,但目前市场上的一些课程产品缺乏专业而系统的设计,或走马观花,不成体系,或说教味浓,亟待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色+研学”市场的发展。
  对此,国研智库旅游研究院院长魏云表示,红色研学课程要贴近时代、贴近学生。一方面红色研学课程要紧跟时代脚步、注重产品设计,将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另一方面是贴近学生,要充分尊重各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途径和手段,开发设计更易于让学生接受的红色研学课程,寓教于乐、寓教于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也持相似看法,他认为,“红色+研学”中的“研学”思想政治性强,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不宜过度娱乐化,但表现手段可以更加丰富,讲故事的方法可以更加接地气。“关键在于要采用何种形式,把红色文化娓娓道来,让听者觉得有趣,有意思,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提升精神动力。如果只是单纯的灌输,不会有太好的效果。”张凌云说。(文章有删减,原标题:“红色+”旅游新业态如何创新多赢)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