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发表时间:2020-03-30 浏览次数:14981
3月30日是我国第25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中小学即将恢复正常教学,开学前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开学前,学生应每日监测健康状况,如出现可疑症状,主动报告学校,并及时就医。
2.学生如有外地旅行情况,归来后按照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居家或在指定场所医学观察14天。
3.上学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
4.返校后,学生需每日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尽量减少外出,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
5.勤洗手,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
6.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如无纸巾,可用手肘或衣服遮挡。
7.在校期间,如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应正确佩戴口罩,尽量缩小活动范围。
8.如果发现周围人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报告给老师或监护人。
9.养成好作息。家长不在家里组织娱乐活动,按时准备一日三餐,督促孩子按时午睡,早睡早起,调整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
愿每个孩子做好复课准备,精神饱满地重返校园!
除了防护疫情知识外,我们在生活中好需要哪些安全知识呢?接下来就让小研来给您讲解一下吧!
你不能一直替孩子遮风挡雨,当遇到危险时,他(她) 能够自我保护吗?该如何保护自己?教育是最好的预防,预防是最好的保护我们应该教孩子“知危险,会避险!”
从1996年起,中国确定每年的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天是第24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3-12岁儿童中,多数孩子安全意识淡薄,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缺少应有的防范知识,不知道躲避风险。
当前,我国新生儿童数呈增长趋势,这对社会提出更高的儿童安全要求。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我们有必要针对未成年人事件频发类型,针对性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以此保护未成年人。小研特意梳理了校园“五防”最基本的注意事项,护航青春,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哦。
什么是五防?
防拐卖、防性侵、防校园暴力、防灾害、防意外,统称校园“五防”。
一、防拐卖
适用人群:小学 1-6 年级学生
1 .要记住自己的姓名、住址、家庭电话;
2.不要随意和陌生人说话,拒绝陌生人的饮料和糖果;
3.长得好看的不一定就是好人;
4.不要独自去偏僻处玩耍;
5.人流密集处,更要抓紧爸爸妈妈的手;
6.一个人在家,不随意给陌生人开门;
7.和爸爸妈妈走散了,赶紧寻找穿制服的叔叔阿姨。
二、防性侵
适用人群:小学 1-6 年级学生
1 .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界限,穿背心和裤衩的地方不能随意给人看、给人摸;
2.当有人提出要脱我们衣服时候,一定要拒绝,并且大声喊叫;
3.不要随意和陌生人见面、不要和陌生人独处;
4.当遇到这样的事情,回家一定要告诉父母;
5.安全的身体接触有:父母陪同下医生检查身体,友好的拥抱、鼓掌等。
三、防校园暴力
适合人群 :小学 4-6 年级学生
1 .推、踢、殴打,言语侮辱、刺伤或嘲笑,刻意排挤、孤立同学,都属于校园暴力;
2.要避免直接冲突,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正当防卫进行反抗;
3.可以示弱,向身边的人求助,尽快离开侵害现场;
4.遇到暴力,在学校立刻告诉老师,离校则立刻告诉父母;
5.坚决反对、抵制校园暴力,不得主动欺负他人;
6.身边同学遭受侵害,要立刻告诉老师;
7.不随意传播他人(受侵害)的小道故事,是对别人的尊重和保护。
四、防意外
适用人群:小学 4-6 年级学生
1 .防溺水:
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2.防交通事故 :
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斑马线,确认绿灯,靠右行走;不翻越马路栏杆,不在机动车附近玩耍;坐车不能随意打闹。
3.防火灾(触电):
不玩弄电器和开关,不拿铁条或金属物往插座里面桶;不能用湿手使用和操作电器。
4.牢记几个号码:
火警119,匪警110,急救中心120。
五、防灾害
适用人群:小学 1-6 年级学生
1 .失火
立刻报警,用湿毛巾捂口鼻,迅速撤离,不坐电梯;高层失火,可到阳台暂避,建筑封闭楼梯间也可暂避。
2.地震
室内选择狭小空间避震,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使用电梯;野外应避开山脚和陡崖;保护好头部。
3.洪涝
被困时,利用通讯设备、哨子、色彩鲜艳衣服求救。
4.雷雨
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如果雷雨天气你呆在室内,你必须关好门窗,尽量停止使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和手机;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