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研学旅行课程设置与开发 | 82.特殊教育类课程如何设置与实施?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发表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2459

问:特殊教育类课程如何设置与实施?

答:针对特殊教育类的研学课程设置,需要从特殊群体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特殊需要少年儿童研学课程体系。研学课程设置既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发展要求,又要根据各地区、各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选择的空间,以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在课程功能上,强调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

——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在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课程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新成果,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在课程开发上,继承我国特殊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成功实践,结合智力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实际,通过探索、总结、发展和创造,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课程,使课程更适合智力残疾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在课程实施中,各地在使用国家课程方案时,可根据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社区生活环境以及学生在这些环境中的特殊需求,开发校本课程,体现课程的多样性。

【课程类别】

沟通与交往课程:可根据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

综合实践课程: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不同的实践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可以结合校本课程,统筹安排。

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从计算机的基础技能出发,贴近生活,学以致用,注重目标的“生活化”,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可结合相关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健康知识,但必须充分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思想品德课程:针对不同年龄层,结合学生的特殊性联系实际,通过直观的情景反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能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课程实施】

生活语文: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生活数学:以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与生活相关的简单的数的概念、数的运算、以及数的运用,学习运用简单的运算工具等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计算技能、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生活适应: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

劳动技能:以培养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为主,对学生进行职前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通过劳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能力。

唱游与律动:课程将音乐律动与舞蹈、游戏相结合。通过音乐教学、音乐游戏和律动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觉、节奏感和音乐感受能力,补偿学生的认知缺陷,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绘画与手工:通过绘画和手工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视觉、观察、绘画、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运动与保健: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大肌肉群活动能力、反应能力和协调平衡能力,刺激大脑机能的发展。增强安全意识和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习基础的卫生保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知识和方法,培养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康复训练: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求,以及在运动、感知、言语、思维和个性等方面的主要缺陷,结合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康复训练、治疗、咨询和辅导。课程力求使学生的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受损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艺术休闲:通过程度适宜的音乐、舞蹈、美术工艺等多种艺术活动,使学生尝试学会感受美和表现美,丰富、愉悦学生的精神生活;学习若干种简单的休闲方式,陶冶学生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品位,提高智力残疾学生的生活质量。

校本课程:学校可根据地域特征、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生活需要,设置和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的课程。课程的开设应当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与地方的课程资源。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