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发表时间:2024-10-30 浏览次数:1530
问:如何有效开展研学课程的实施?
答:研学课程的实施分为行前、行中、行后三部分。开展行前动员,做好行前课程的各项准备;指导行中课程活动,强化过程管理。能对课程内容、实施过程适时评估,及时反馈并做出适当调整;做好行后课程环节的交流、展示与评价。可以利用黑板报、研学报告等对优秀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评价与表彰,或组织后续课程跟进等。
【行前课程实施】
行前动员:公布研学活动信息,提高相关参与方的积极性、主动性。
行前准备:采用讲座论坛、视频观看、自主学习、问题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研学相关课程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对研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研学旅行的期待,调动学生的研学积极性,带着问题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相关知识内容准备的重点包括:研学知识、行为规范知识、安全知识、背景知识等。要布置好学生的课前知识和心理准备,教师自身充分做好随队指导的各项工作准备。
【行中课程实施】
参观体验: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以集体形式与大自然接触,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双手去触摸,用身心去感悟。体现参观游览的关键要素:包括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等。
考察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基于自身兴趣,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或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考察探究活动的关键要素: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选择方法,创意物化;获取证据,提出解释;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进等。
实践体验: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职业,如军训、学工、学农等,注重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了解职业类别,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远大抱负等。体现职业体验的关键要素包括选择或设计职业情景,实际岗位参观,体验工作内容,总结、反思和交流体验经历,概括提炼职业经验等。
【行后课程实施】
设计制作:指导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多媒体形式进行设计和操作,将研学的体验和收获在现实生活中,转化为物品或作品,如文字型作品、数字型作品、艺术型作品等。体现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创意设计、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动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等。
交流展示:展示研学成果,学生交流分享研学心得、劳动体会,在展示交流中建立客观、积极的自我认识,发展沟通、表达、认知等多方面的能力。交流展示的内容形式多样。可以包括各类文本成果、影像成果、制作作品等外显的学习与劳动成果,也包括研学旅行中的反思及感悟等内化的思想观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