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2-07-13 浏览次数:26650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起源
这里是最早的中国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这里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这里是万里茶道交汇处
这里是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
邙山之巅的晨星,映出千年沧桑的雄健古都,蜿蜒绵长的五水,滋润着丰饶丰裕的大美洛阳;以天地造化之美,绘天下共羡之都。
这里是洛阳,一个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地方。
那么,在洛阳研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让我们一起跟随南阳行思研学中心的同学们,开启为期七天的洛阳研学之旅吧。
研学详情
“最早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研学导师带领同学们了解夏朝文化,追溯中原文化起源。同学们分组探寻“最早的中国”,找出了二里头的镇馆之宝,并把它们记录在文物档案中。
二里头遗址的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宫城遗迹。在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同学们一起探究夏代都城形制,了解考古发掘过程,亲自动手体验洛阳铲,争做小小考古学家。
要想了解五千年华夏文明,一定要去洛阳博物馆。在洛阳博物馆,通过研学导师的讲解和自主探索,同学们了解了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发展脉络,感受了河洛文明的源远流长。
我们知道的关羽都是在三国演义当中,那真实的关羽又是怎样的呢?在关林庙,研学导师带领同学们了解关羽,一起探索关林这座古老建筑的特色魅力。
从宗教到艺术,从造像、雕刻到美术绘画、书法和音乐舞蹈,乃至建筑、医药,龙门石窟为我们留下的是一个曾经辉煌盛极的艺术殿堂。在龙门石窟,研学导师带领同学们对比三大石窟艺术,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随遇而安,问心无愧”这是对白居易一生的写照,带着对这位文学大家的崇高敬意,同学们走入白园,朗读诗王白居易的诗歌,品鉴牡丹花茶。
在周公庙博物馆,洛阳市文物考古所副所长,河洛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郑贞富老师讲解了周礼的相关知识,让同学们了解周公“制礼作乐”的发愿和影响,真正明白礼乐的含义,并学习如何行周礼。
“天子之车,盛则驾六,常则驾四”,东周王朝的天子出行的盛大场景至今仍保留在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当中。在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同学们学习了东周文化和天子礼制的相关知识,感受东周礼制的宏大与严谨。
一河越古今,一馆尽览千年漕运兴衰。同学们走进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与历史对话,了解隋唐大运河开凿的背景和技术成就及其所蕴含的独特价值。
在洛阳民俗博物馆,同学们跟随研学导师,一起了解洛阳人民的勤劳智慧与淳朴厚重的民风民俗。
在洛阳考古博物馆,同学们跟随研学导师,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和洛阳历年考古成果,学习考古知识,感受考古工作者的辛苦付出以及他们对考古事业的热爱。
白马寺——“中国第一古刹”,在这里,同学们跟随研学导师探寻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感悟白马寺中的东方美学;穿梭在异国建筑中,见证中外文化的友好交流;同学们还走进狄公墓,了解了一代贤士狄仁杰的传奇人生。
在广发青铜技艺博物馆,研学导师带领同学们近距离观察青铜技艺流程,了解青铜的制作工艺,体悟青铜技艺魅力;通过导师演奏体验古代“八音”,感受古代音乐文化和艺术成就,并体验用编钟演奏曲目《茉莉花》。
在张家彩窑研学基地,同学们参观了三彩博物馆和三彩制作车间,学习唐三彩的相关知识和制作过程。最后,他们还通过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唐三彩,深度体验三彩制作工艺。
临黄河而知中国,临小浪底而知黄河,小浪底工程的成功建设,是治黄史上的一座丰碑。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同学们了解了小浪底工程的建设历程,感受小浪底调水调沙的独特魅力。
来到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同学们一起了解拖拉机制造的全流程,认识工业革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拖拉机发展历程,感受现代农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同学们和研学导师一起,探寻新安县函谷关名字的由来,了解历史的沿革和关隘作用,对比秦关和汉关的区别,理解函谷关作为古代关隘的重要性。
活动总结
此次研学活动由洛阳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究院组织,历时七天六晚。在这次研学活动中,同学们一起“行走洛阳 读懂历史”,学习黄河文化、河洛文化,探寻华夏文明,感受十三朝古都五千年的风云变幻,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为他们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情怀、增加审美情趣、培养勇于探究的精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翟镇镇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