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研学旅行让学习发生在更深、更高处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19-11-01    浏览次数:14959

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

 两千多年前的泗水河畔,孔子和他的学生趁着春光而行,继而周游列国在游学过程中孔子与弟子开阔眼界,在天地大课堂中增进学识、修身养性成为研学旅行源头最富诗意的一页。

如今,研学旅行对大众而言,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数据显示,我国研学旅游人次自2014年后迅速增长,境内研学游人数由最初的140万增长至2017年的340万,境外则由2014年的35万增长至85万,可谓一年比一年火热。与此同时,我们不禁思考,研学火热现象背后的原因何在呢?研学与一般的课堂学习的不同点在哪里呢?难道仅仅是一个学习地点的改变?我想答案应该远远没有那么简单...经验学习理论开创者Dewey认为,经验学习的核心是人与环境的交互,情境很重要,人在特定情境下通过一系列交互行为完成学习过程,而且学习结果能帮助个体在后来的经验中更好地应对与学习。换句话来说,浸入在情境里的学习能更好地增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能力,

而且对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这种应用能力也是大有帮助的。

学习周期模型——领悟与反思最重要

 理论推进的另一位重要学者Boydell认为,经验学习包括四个环节:经历、反思、分析与评估,个体在单纯的经验中很难有所得,真正的学习过程是在经历的基础上对个人经验的评价以及根据目标、志向、期望等对经历的个人解读。举例来说,单纯去到博物馆参观体验并不会给学生带来生动化的学习体会,而是根据这次博物馆参观对生物演化这一过程有了个人化的解读,比如子豪同学觉得人类诞生这一过程是原始天地间能量的体现,才是学习真正发生的时候。

据Wanner的研究指出,旅途产生的学习不仅发生在旅游的进行过程中,也存在于事后分享、谈论与回忆中,例如与亲友分享照片和视频,这正是对旅游经历的反思环节。这告诉我们,在研学旅行结束之后,设立研学巡展,用多种不同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研学的反思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这也给家长们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提供了思路,在家庭氛围下,以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让孩子分享研学体验也不失为融洽家庭活动的一种良好契机。

情境学习的注入

 学者Fennell总结道,旅游能够鼓励个体发现新的社会实践机会,旅游的学习本质就在于新环境触发的学习兴趣和可供学习的社会组织。在研学旅行中,学习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旅行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是学习的触发场景,不给学习框定预设,学习的发生有着无限的可能,我想,这也许就是研学旅行的另一魅力所在吧。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