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发表时间:2021-12-31 浏览次数:11660
近日,在第七届CCEA营地教育大会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畅谈了他对营地教育的理解,他的人生经历、他的孩子的成长经历。
他说:“如果做营地教育是把孩子弄在一起,想赚一点钱,就不应该做。营地教育背后是宏大的东西,是激发孩子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下面是俞老师演讲的精彩观点:
人生中如果只能选择一件事情做,我会行走在整个大地上,不仅仅是指中国大地,还包括世界各个地方的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
上个月中央电视台做了一集节目叫《典籍里的中国》,里面有一集是讲徐霞客的。看到徐霞客我非常激动,有两个原因:
一,徐霞客是我的老乡,江苏人,从我老家走路就可以到徐霞客的家里去。
二,徐霞客行走的精神、行走的时候记录的精神一直对我有巨大的影响。
如果大家打开“老俞闲话”的文字,会发现,我是一个边行走边记录的人。
徐霞客有一句话,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很多人以为苍梧是苍梧山或者是很遥远的一个地方,只不过是早上白天面朝大海,晚上可以在树底下睡觉。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很简单,人生必须要开阔起来。
在我心目中,有一些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具有自由精神,尤其是对自己人生看得很开以后,不加限制的自由精神,这些知识分子都是很了不起的。
比如说陶渊明,宁可不当官,不为五斗米折腰,最后天天种地。种地其实是一种假像,人生和精神自由是真的,所以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还有一个就是苏东坡,从京城一直贬值到了广东惠州,最后到了海南。这样一个人生经历过程中追求了人生的精神自由,在游历山水过程中留下了精美文字和自己的情怀。
我们现代人想要生活得更加自由自在的话,这种自由行走的精神特别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演讲主题我要定为“让孩子们行走大地”的原因。
孩子成长有两个必经之路:
一,和知识相遇。
二,和大地亲近。
和知识相遇意味着阅读,和大地亲近意味着行走。如果孩子长大之后心中没有思想,眼中没有天地,我认为人生基本上是白过了。
坦率来说,国家“双减”政策是有道理的。让孩子从“天天做考试题”的局限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走向广阔的世界,让孩子胸中拥有世界。
对内,对自己的生命充满热情和自信,对外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这才是孩子要培养的方向。
成绩是在中间水平还是在第一名不重要,关键是孩子依然热爱生命。我有一句话“生命精彩源自于对生命的热爱”,一个人没有对生命的热爱,不可能有生命精彩。
我们生命热爱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亲近人,亲近自然,亲近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包括动物和植物,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知识的切入:人、动物、植物都是知识,我们如何让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对生命要有更好的认识特别重要。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的,对于大自然的生命有更多的体会:夏天的知了叫,还有晚上满池塘的蛙鸣都能给我带来生命的律动,这种东西是孩子需要的。
营地教育,把孩子带到大自然里面,刻意让他们去体会和体验。我们大部分孩子是在钢筋水泥大楼里面长大的,大自然离他们很远。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行为对孩子发展是很重要,我们会不会想到带孩子到公园去走一走;带孩子到农村田野中认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亲自体验收割农作物的快乐。
现在全国各地开展各种主题营地和研学教育,包括去自然探索,去博物馆、考古现场考察,等等,也是帮助父母完成这些任务。
我女儿15岁,上初三的时候,突然间告诉我要一个人背着包去非洲去,当然她不是独自去旅行,是参加一个公益组织,这个公益组织在非洲农村地区,为当地孩子教一个月的英语,我女儿的英语比较不错,所以她就报名参加。
最初我第一反应是坚决不让去,那个地方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有的地方还有战争。
但是在我的女儿的坚持下,我就想明白了,孩子早晚是要放飞的,晚放飞不如早放飞。她愿意参加公益组织,公益组织也有保障,我为什么要阻止她?
于是,我女儿一个人飞了34小时,到了非洲的内陆。后来传过来的照片,她抱着几个月都不洗澡的非洲小孩子,露出来的笑容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迷人笑容。
这是因为她感受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还有一件事情是向家长和朋友们建议,带领孩子做一些公益活动,比如跟农村孩子一对一的帮扶,或者让孩子在城市里面照顾一下孤寡老人,看看老人们的生活,都是对生命深入的体验。
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培养孩子善良和同情心,这两件事情比什么都重要,在孩子心中种下善良的种子,种下同情其他人不同状态的种子,这个孩子一辈子都不会走向弯路和邪路。
善良和同情心不是天生产生的,必须是在做事情的时候产生的,让孩子参与弱势群体的照顾当中,比较容易产生的。
我小的时候做的最多的事情,照顾村里面的无保户,帮助去做饭、挑水、洗衣服,老人家病了之后送到农村的卫生院去。这是当时我们做的事情,从小就让我养成了愿意去帮助别人的习惯。
这种精神不是表面的东西,让人学会和人相处,拥有帮助别人的善良和同情心,这也是一个人成长的一部分。善良和拥有同情心,奠定了孩子一生的立足之本,这是我们尤其需要关注的事情。
各位做营地教育的朋友,如果做营地教育是把孩子弄在一起想赚一点钱,就不应该做营地教育,营地教育背后是宏大的东西,是让孩子把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植入心灵的一个过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让孩子学会感受和记录;学会文字和语言表达;让孩子把生命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感受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