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想做好研学课程设计?不得不掌握这三个目标!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发表时间:2021-11-01    浏览次数:33569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实践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晓燕曾指出,“一个明确的课程目标才能保证这个课程的有效落实”。可见,要想设计出效果好、可执行性强的研学课程,必须抓好研学课程目标设计。

现阶段的研学课程目标多数是依据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来设计的。教育部2001年6月8日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研学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中的三维是一体的,相互依赖,互相促进,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1.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

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的前提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

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学生的知识越丰富,对于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欲望就越高,从而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就越多。而知识与技能又是在情感、态度的动力支持下形成的产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深度与宽度。

“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二、研学课程目标的重要性及作用

研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研学课程设计的起点,它使研学有了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研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因此研学课程目标的设计是研学旅行活动的基本前提。

研学目标是研学旅行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研学旅行导师对学生达到的研学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研学旅行活动都是围绕研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

具体而言,研学目标在研学实践活动中主要有几个作用,第一个是导向作用,要保证研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必须要求研学目标明确而具体。第二个是激励作用,合理的研学任务应该是符合学情,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的。第三个是标准作用,即为研学评价提供评价标准的功能。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