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如何对“劳动教育”进行有效评价?

来源:上海教育报    发表时间:2021-10-28    浏览次数:23145

应该怎样评价劳动教育的成果?劳动时间越长越好?做得不好就罚,做得好就奖励?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应该进一步拓宽,建立起合理的评价体系,强调劳动的自我内化过程,借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有效地指导劳动教育向前发展。

评价的指标清晰了,劳动教育要关注的重点才明确。现在的劳动教育缺少系统的评价。所以,要让学校、老师、学生深入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必须明确劳动教育要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指标。比如劳动的能力、技能、价值观,等等。评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评价的指标清晰了,学校和老师就知道关注的重点在哪儿了。

现在中小学劳动教育有几个困境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第一,很多人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是窄化的。说到劳动教育,很多人会直接理解成劳动技术、通用技术那几门课程。其实劳动教育的内涵很广泛,涉及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技能,还有创新创造的能力等。

第二,中小学劳动教育有弱化的倾向。劳动教育还没有明确纳入考试升学的内容里,面对升学考试的压力,学校劳动相关的课程可能会受到影响,师资的培养跟不上,课时也难以保证。

第三,它可能受到“物化”的影响。有两种“物化”的情况,一种是以劳动为惩戒的手段,另一种是劳动之后以物质的方式进行奖励,物质的奖励容易让学生忽视精神层面上、价值层面上的体验。而劳动教育最重要的价值恰恰是精神层面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升华。

质化量化相结合,劳动教育要注重学生自我内化的过程。劳动教育成果的评价可以分成两个方面,首先,要关注我们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的劳动素养得到了哪些提升?第二,就是如何评价学校推进劳动教育的成果?

从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体系来说,有很多方面值得关注,比如,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劳动的价值观、内涵、内容、技能、方法以及劳动创造等。这应该是对学生劳动素养整体的判断,而不仅仅是对某一个劳动行为习惯的判断。

也就是说,评价指标要量化、细化。当然,劳动的认知、情感这些内容,如果仅仅通过一些量化的指标来评价,可能有点缺陷,更多需要的是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这些体悟和感悟,甚至于参加这些劳动的一些做法,可以形成一些过程性的材料,评价要更多地强调学生把劳动自我内化的过程。质化和量化的评价相结合才可能反映出这个内化的过程中学生劳动品质的提升。这也要求对学生劳动的不同方面有全方位深度的考察。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