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研学旅行课程如何设计与实践?这所学校的经验值得借鉴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发表时间:2021-10-19    浏览次数:18208

研学旅行是一门综合实践类课程,能打破学科界限,打通课堂内外,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因此,学校要建立科学的研学课程体系,不断地优化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引导学生由阅读教材之书到博览社会之象,由接受式应用知识到主动式探索未知世界。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提出:“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类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以“立德树人”为办学宗旨,精心打造“立人”研学旅行课程体系,融合课内学习与校外实践,鼓励学生在行走中学习。

统筹规划,科学严谨——“立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理念

1.以践行“立人”精神为原点

“自立立人,日新日上”的校训精神,是“立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研学实践中具体指:

“自立”:倡导学生在创建社团、研学旅行、访谈调研、动手实践和角色体验等活动中,丰富知识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健康价值观念,建立成事的骨气和底气。

“立人”:倡导学生在“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形式的群体性研学旅行活动中,共研课题,同做任务,提升团结协作能力,相帮互助,取长补短,彼此正向带动、促进成长,美人之美。

“日新”:倡导学生在研学旅行浸润中,研究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感受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不断提升对国家社会和国际世界的认知,持续扩充眼界格局,完善文化建设理念。

“日上”:倡导学生在随处可学的游走式研学旅行课堂中,全方位多感官亲历体悟,收获知识与能力,实现多元成长;同时,能够将所获举一反三,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习中,持续进步。

2.以统筹全学段“立人”目标为依据

“各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有很大不同,学生通过研学旅行课程培养的价值认同、实践内化、身心健康、责任担当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因年龄而导致的程度差别。”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是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立人”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并非只着眼某一学段,而是综合考虑了学生的全学段成长成才规律,在小学、初中、高中的课程目标上分别有所侧重,建构出了“立德”“立志”“立身”三层育人目标体系(见表1)。

在“立人”研学旅行课程中,同一学段的内容和目标对不同年级学生指向也不同,在设计时注重搭建能力序列并引导学生持续进阶(见表2)。

3.以精选“立人”研学基地为保障

参照“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名录,精心挑选各地自然科学和人文历史资源,“立人”研学旅行课程的地域设计分为“畅游校园”“了解家乡”“行走祖国”三模块。

研学旅行是“走出去”的课程,徜徉校园内本不可称为“研学”,然而学校以江南园林之景建构,并借助新老物件展览建立起“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的历史长廊,值得学生“游历”。

“立人”研学旅行课程充分借助了本地丰台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致力于让学生品味家乡之美。例如结合北宫国家森林公园、花卉大观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园博园、世界公园、汽车博物馆、丽泽商务区等当地特有研学资源设计绿色自然、红色革命、人文历史以及科技探索等主题的研学课程。

带学生走出家乡走出京外,感悟不同地域文化碰撞的火花,也是“立人”研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如游安徽宏村制纸墨了解徽文化,登山东泰山访杏坛走近儒文化,瞻陕西皇陵尝面食感受陕文化等。

4.融入“立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既能体现各校办学宗旨、学生特别需要和该校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立人”研学旅行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在响应国家必修课程,联系学科课程之外,也紧密融入校本文化课程。

例如,小学生去国子监研学前,会在服装社学习汉服知识;初中生参加冰雪冬令营前,会在冰壶社团培训;高中生去雾灵山研学前,会在学校观鸟和种植社团先了解该地特有鸟种和植物,等等。

精准调研,合理预设——“立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法

诚然,“相较于传统教学,研学旅行课程对教师组织引导、随机应教能力提出了更为专业化的要求。”教师要在研学旅行出发前,从校园文化和学生需求等方面出发,做好问卷访查,更有利于科学地设计研学课程。

1.始于教材,融合学科

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的开放性、生成性和创新性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固定性和传统性。“立人”研学旅行的课程内容在设计时注重融入教材内容,以期学生在情境实践中灵活运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例如,在“探访孔子儒文化,登攀泰山小天下”的鲁文化研学旅行课程中,学生登临泰山之后即诵读统编版必修上册的《登泰山记》一文,借眼前之景和切身之感体味文章用词的精妙,学习如何在写作中描景状物。

研学旅行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立人”课程内容在设计时注重融入多类学科,鼓励学生运用多样知识和技能解决相应问题,提升核心素养(见表3)。

2.基于学生个性与特长,细化主题

“立人”研学旅行课程立足于学校的校情学情实际,借助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统计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爱好,确定了以生命、历史、文化教育和劳动教育内容为主的设计。

为了在研学旅行中处理好“旅”与“学”的关系,“立人”研学旅行课程注重文化主题上设计的模块化和细致化,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方向。

例如,徽文化研学课程中有“龙川赏古建,茶园品茗香”“攀登黄山高峰,寻访新安清流”“珠算非遗新传承,状元馆里解科举”“画中村落作画,三雕古镇考查”等主题内容。

3.注重源于时政热点,结合节庆文化

“立人”研学旅行课程注重内容的时效与更新,即跟随文化引领,紧贴时代热点设计。

例如,在建党百年之际,组织学生参观北大红楼;利用线上VR技术“云游”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览;根据时节开展四季和节气研学活动等。

手脑并用,综合学习——“立人”研学旅行课程实践例举

“立人”研学旅行课程是自然与人文的综合交融,提倡学生手脑并用,提高综合素养。

例如,基于教材中有关河南多元的学科知识,以及当地优越的人文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素质教育资源,设计了“寻根中原,溯源华夏”的高中“立人”研学旅行。该课程内容综合德智体美劳,结合了体验记录与动手实践,集合了洛阳、开封、安阳等城市的精品文化,如“仰观石窟瞻佛意,俯绘三彩悟匠心”“游少林且集树叶,访武校时习拳脚”“上河园里体民情,开封府中敬司法”“殷墟馆处认甲骨,文字馆内溯字源”等内容。

自评他评,止于至善——“立人”研学旅行课程体系评估

“立人”研学旅行课程在引导学生“立德”“立志”“立身”方面已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学校将再接再厉,优化对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开发和实践的评估,更有针对性地面对研学旅行过程中的所获与问题,拓宽学生与老师间的自评与互评渠道,不断推动“立人”研学旅行课程的创新与提高。(徐晓 屈佳乐)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