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严禁学科类校外培训,研学旅行或成大赢家?

来源:易水文旅    发表时间:2021-08-05    浏览次数:14430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

学科类校外培训似乎是要“凉了”。

而融学科教育于素质教育、综合教育的营地教育、实践教学、项目式教学等的“研学”能否从这巨大的市场外溢中受益?

错综复杂的时代氛围中,研学旅行或成大赢家,也将迎来大变局。

研学旅行行业真的能受益吗?

研学旅行的受益,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进行考察。

一是“天时”。

《意见》中对培训机构最致命的打击之一,是要求“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有统计显示:暑假班(7月—8月)收入占整个培训机构全年的50%左右,秋季班(9月—次年1月)收入占整个培训机构的25%左右,而秋季班大部分取决于暑假的续班。

《意见》实施后,每个寒暑假因叫停校外补习而空出的时间用来干什么?这必将引来激烈的市场争夺战。当然,研学旅行只是众多争夺者其中之一,但它具有许多其他行业没有的优势,这个下文再讲。

二是“地利”。

《意见》确定了北京市、上海市、沈阳市、广州市、成都市等9个城市为全国试点城市,一线城市北上广全部在列,其他城市也大多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基础与校外培训的热度是存在很大关联性的。道理很简单,无论是校外培训还是其他鸡娃项目,都是烧钱的买卖。现在,新规在这几个城市试点,家长手中的钱在向其他行业“转移”的可能性和效率上会更加明显。这对研学旅行的增长来说无疑是有利的。

三是“人和”。

这里说的“人”,主要是指家长。寒暑假及节假日原本是校外培训的黄金期,很大程度上也是家长鸡娃预期的黄金期。家长们此前之所以青睐寒暑假的校外培训,一方面是因为寒暑假带孩子的实际困难,送到机构里相当于“托管”的效果;另一方面更重要,那就是很多家长都有一种对“浪费时间”的焦虑,都希望不管干些什么,孩子总能学到点东西。

这种对于“学到点东西”的执着,是这一代家长共同的特征。这种执着并不会因为校外机构凉了而轻易破灭,相反,去不了培训班,就会寄希望于别的渠道“学到点什么”。

研学旅行有哪些优势?

研学旅行,有个“学”字,就是极大的优势。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2016年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一度被称为“研学旅行宪章”,其就将研学旅行定性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目前的研学市场做得越来越丰富,无论从旅游活动的组织上,还是学习内容的拓展上,都很有吸引力。一方面,孩子也要参加十几天的活动,客观上也能起到托管的作用;另一方面,孩子既能玩,又能学到东西,再加上素质教育、综合实践课程等名目的加持,这对家长来说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孩子自身的接受度。对于培训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心甘情愿上的。但对于寓教于游的研学旅行,孩子们的接受度就要高得多。因此,如果要选择培训班的替代品,很多孩子对于研学旅行是要投上一票的。

从时间上看,寒暑假也是研学旅行的黄金期,而且每一期活动大多也在10天左右,与培训机构的寒暑假课程时间相当,正好可以起到“填空”的作用。

从地点上看,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一直也是研学旅行发展最好的城市,家长对研学旅行的接受度也比较高,从培训机构转到研学旅行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因此,总的来说,研学旅行要从校外培训遇冷释放出的消费需求中分得一大杯羹,是很有希望的。(作者:周易水)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