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发表时间:2021-05-29 浏览次数:15780
近日来,河南省“千人研学团”持续来袭,各地研学旅行不断升温,尤其是自4月25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林州召开全省研学旅行大会以来,得益于文旅融合、素质教育、政策支持等有利因素,各地研学旅行发展势头迅猛,成果喜人。
5月26日,平顶山市湛河区锦绣小学210名师生走进宝丰县龙王沟伴耕伴读研学基地开启研学之旅。据悉,宝丰县依托本地文旅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特色农业、区位交通等优势,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研学需求,围绕科普教育、文化体验、野外生存技能培养、爱国教育等方面,规划建设多家研学旅行营地。马街书会民俗园被确定为省级研学基地,中原解放纪念馆、宝丰县科技馆、龙王沟伴耕伴读自然教育基地、河南应河醋业旅游园区已成功申报市级研学基地。同时,创新设计多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丰富产品供给。目前,宝丰已开展各类研学旅行230余次,接待中小学生及各类研学团体3万余人次,今年宝丰研学旅行季计划接待量将突破2万人。
“近年来,宝丰抓住乡村游、研学游等机遇,研发不同学段学生农耕文化研学内容和课程要求,分阶段、分批次在适宜季节开展研学旅行,全面提升我县研学旅行项目的品质和特色,打造研学旅行的宝丰样本。”宝丰县接待和旅游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校杰介绍,同时,宝丰旅游紧紧围绕文旅强县建设,按照“靓丽县城、美丽乡村、全域景观”的发展思路,构建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全产业链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助推全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5月24日,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和龙门石窟两个研学点迎来济源六中的数百名学生,以“聆听石窟传声,礼赞一拖芳华”为主题,奏响红色研学系列实践活动的序幕曲,叩开了党史学习的又一扇大门。实践活动以微视频《微光下的我们》制作为主要任务,要求围绕《数字新龙门 文物再回归》《东方红 中国红》《中国制造 中国智造》《未来已来 你来不来》展开,让学生在了解数字龙门、文物修复、人工智能、大国制造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融入思考,拍出自己的微光。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新中国的历史从未走远,新一代的未来依旧可期。
5月25日,云台山景区同时迎来焦作中站区跃进路小学、新生小学、劳模街小学的800人研学团以及来自北京的近千人旅游团。广大师生来到云台山,打卡百家岩绿地广场,游览叠彩洞、潭瀑峡等山水景观,体验地质博物馆、360云景球幕影院……开阔眼界,近距离感受云台地质、地貌的变迁;体验自然,纵情云台山水,用实践和文化浸润心灵;拓展思维,感受知行结合的美好旅程。据了解,云台山依托丰富的地质地貌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资源,结合素质教育规划和教材课本要求,针对全国中小学生打造了具有云台山特色的河南省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程《奇峡秀水、魅力云台》,通过采取提问式、启发式的互动讲解,着力提升研学活动的通俗性和趣味性,进一步满足了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教育需求。自今年3月份以来,云台山承接省内研学团队万余人,多款研学产品受热捧。
据了解,自2020年起,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围绕保护弘扬传承黄河文化,确立“聚焦一条线(黄河)、突破两座城(开封、洛阳)、点亮几颗星”的研学旅行整体工作思路,专项安排1000万元奖补资金,吸引安徽工程大学、乐其、启行、世纪明德等团队和机构进驻河南。截止2020年年底,全省共有研学旅行营地17个、基地207个、课程2798节、从业人员5491人、研学导师941人,2020年接待研学旅行308万人次,收入近16亿元,开封朱仙镇启封故园研学营地、洛阳市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林州红旗渠精神营地、新县大别山露营公园、鹿邑县老子学院研学营地等一批研学旅行营地投入建设和运营。
2021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打造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研学旅行精品工程,重点发展“营地+课程”研学旅行,继续引进国内知名研学机构进驻河南,在更高层面上推动河南省研学旅行发展。又安排2000万元奖补资金,对研学团队、营地、精品课程进行奖补。同时,指导省文投、中豫文旅各设立1亿元研学旅行基金支持推动研学发展。
日日新,又日新。目前,全省研学旅行正呈现群星闪耀的可喜局面和蓬勃发展态势,随着市场需求被大量释放,研学旅行已成为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新支点和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