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发表时间:2019-08-28 浏览次数:13829
目前,很多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安全,谈户外活动色变,基本上都不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了。那么,为了保证学生安全就要禁止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吗?
参与课外活动虽耗时耗精力,但它可以松弛学生的学业压力,开拓视野,调剂身心,培养广阔的胸襟与开朗的性格,还可以锻炼多方面的才能,发散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增长智慧,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多姿多彩,同时,参与课外活动,日积月累可以学到到丰富的知识。
校园是孩子们安全成长的场所,但随着屡屡爆出的伤亡事件,让人揪心,也牵扯出诸多社会矛盾。因此,现在有很多学校为了安全,不得不压缩课外活动。虽说压缩课外活动势必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办法之一,但是笔者认为那并不是唯一的办法,学校不应将“安全”作为将许多课外活动挡在门外的理由。
记得我们小时候,春游是最值得期待和喜爱的课外活动,而如今却被“安全”挡在了门外,让笔者觉得似乎如今的孩子们在学校失去了美好的童年,取而代之的都是课堂学习学习再学习。
近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简单来说,就是组织学生一起出游,边学边玩,寓教于乐。学校、老师们看到文件后,普遍认为“落实起来有难度”,笔者在与教育局和老师交流了后,他们的担心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一是安全,二是经费。
① 让学生在校外一起吃一起住?老师说安全责任太重了
◎阳江职院附校吴海霞: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外出郊游,家长们也很支持,学生们更是轻松愉悦,他们每出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作为老师,我们其实也希望有机会带学生们出去走走,但是,每次外出,我们都很紧张很辛苦,总是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总是害怕会出现什么危险情况。但就算如此,我们也还是支持多带学生出去的做法。至于因为安全问题就阻止学生外出郊游,应该是主管部门的理念问题,学校和老师只是个执行者。
◎阳西教育局薛明健:
作为家长,我是全力支持学校组织此类活动的。但现在的校长们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安全第一。因为学校、学生一旦出了安全事故,将一票否决,谁都不想承担这个风险。
觉得我们的教育很容易走向极端,仅仅因为户外活动有这么一点的安全隐患,干脆不组织,真是教育的悲哀。十几年前,我曾带着学生骑车远足,现在他们见了我还说很怀念这快乐时光,可见学生都多么渴望这种活动。而目前这种情况更本质的症结还在于,家长、政府乃至全社会对教育的评价出现了问题,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成长的过程,只看到成绩和升学率却无视学生身心发展。
◎阳江二中陈活兰:
组织户外活动对于我们班主任来说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主要是安全责任大。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作用,走近自然,陶冶性情,释放压力,增进友谊还有锻炼意志。对于观察体验的作文指导,也是教室课堂无法达到的效果。作为学生,集体郊游和个人郊游其意义和快乐程度都不一样。
② 研学旅行的钱谁来出?学校担心家长质疑乱收费
《意见》提出,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交通部门、铁路部门、文化、旅游等部门通过执行儿童票价、减免门票等方式支持研学旅行开展。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
一位小学班主任说,以春秋游为例,班里的收费是一次150元左右。但是,学生家庭环境有差异,还是会有部分家长认为太贵了。那些收费高昂的游学夏令营、冬令营,也让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望而却步。
如果在各中小学推行“研学旅行”,会不会给学校和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呢?
学校是把集体出游和第二课堂学习相结合,一到九年级定点定题,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来设置出游主题。
“但是学校经费有限,总不好跟家长开口收钱。”徐老师说,因为费用问题,他们的出游地点都不出本县,不在外住宿,吃饭都是考虑让学生自带。但,这就失去了研学旅行的意义了。
笔者认为,户外活动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更是孩子们需要的。在笔者看来,学校在组织好户外活动的同时,与保障学生安全之间并不冲突也不艰难。只要学校能严格防范,将安全措施做好,是完全可以提高安全系数的。或委托给第三方有资质的公司,与其签订委托协议,安全责任划分清楚,学校负责配合,在户外环境和安全保障方面,他们也许更专业,《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文件中也指出,学校可以委托第三方公司来开展活动。不能把学生的“成长风险”统统转嫁给学校。此举值得教育部门借鉴。
此外,让研学旅行得到与校车同样重视的程度。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也应制定研学旅行的相关标准,对组织研学旅行的旅行社进行资格和质量审定,不达标旅行社禁止组织春秋游,要求旅游车司机以及导游培训持证上岗,道道把关。同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用制度护航。研学旅行本身没有错,不该让它成为某些人责任缺失的替罪羊,不能因为“害怕出事”,就将所有活动都取消,让孩子为事故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