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研学课题《聊一聊》之西安(疫情期特别版)

来源:西安网    发表时间:2020-03-03    浏览次数:284055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袭。长安千余名在家大学生积极响应共青团长安区委倡议和号召,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成为一名志愿者。在各级疫情指挥点的统一指导下,踊跃投身“战疫”,共克时艰,全面吹响了长安“青春集结号”,经受了一场特殊的“成人礼”,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新青年的担当与责任,展现出青年志愿者的亮丽风采。

01杜宇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这些天志愿服务让我感觉自己长大了,00后也成人了,已经可以为社会服务了,感恩祖国,回报社会,武汉加油,长安加油!

02辛荣荣 陕西师范大学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也希望自己能为这场抗疫战争出点绵薄之力,便参加了此次“关爱那些父母在一线抗战疫情的孩子”活动。在活动中,我为孩子教授习题、陪他们聊天、听他们自豪讲自己的父母的事情,能这样陪伴他们,让在一线奋战的父母放心、感受来自别处的“爱”是我的荣幸,我也希望自己能做好这份任务,为抗疫出点力!最后,感谢所有奋战在一线的人员,我们等你们回来,加油!

03胡晨琛 西安财经大学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尤其是作为一名党员,在此次疫情期间更应该勇于担当,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疫情防控奉献自己的力量,能为国家社会做出一份贡献,尽一份绵薄之力我感到十分荣幸,虽然力量微小,但我想尽我所能。

04杨茜 广西医科大学

这场战疫,猝不及防,哪有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是啊,总有那么一些人,愿为黎明打破黑夜,愿为未来开辟道路,愿成为“殉道者”。我们用行动诠释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意义;我们顶着风雨,踏过泥泞,用无私战胜恐惧,用信念书写忠诚;我们众志成城,无畏艰难,只为守护养育我的这方水土,不负自己所承诺过的誓言。

05王辰轩 西北大学

经过这几天切身参与本次的疫情防控工作,我深深体会到此次疫情的来势汹汹和全社会各个阶层的合作预防。有句话说的好,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看到医务人员在医院里治病救人,各级干部进入社区宣传防护,建筑队伍入驻疫区修建工厂,研发人员攻坚研发病毒疫苗,人民群众配合工作,居家隔离,而我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也应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为祖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天来我帮助住户进行出行登记,测量体温,提醒个人防护工作,讲解宣传最新政策。重点宣传了“个人电子识别码”,帮助住户注册使用,减少防疫工作可能造成的人员密集,缩减了登记需要的时间。惟愿我的这些微不足道的努力,可以帮助祖国,早日康复。

06姐姐李睿祎 同济大学 弟弟李睿远 吉首大学

姐姐:作为一名党员,在疫情面前不能退缩,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引导群众做好防护工作,普及防护常识,帮助群众树立危机感和自我保护意识。疫情就是战情,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弟弟:疫情依旧严峻,阻击依旧胶着,防疫工作依旧复杂沉重,但我们信心十足,我们的战斗也必将坚持到底!

07高欣阳 宁波工程学院

平时没怎么参加志愿活动,但是现在与其在家里呆着,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作为学生,平时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或许就是丰富自我学识,未来成为国家的栋梁。在这个特殊时期,总会有一波人奔波在前线。做到在家不出门是一份贡献,在前线当志愿者也是一份贡献。我做到了第一份贡献,那就再献出一份我的力量。

08张美怡 西安培华学院

这次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我主要协助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小区门口对过往人员进行检查,登记进出人员信息,以及测量体温等。让我深感除了在武汉前线奋战的医生护士外,在家乡、在各地基层都有一大批党员干部、百姓群众,在关键时刻,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放下个人工作、生活,义无反顾投入到抗击疫情工作中,我坚信,人多力量大,疫情终将被战胜。

09姐姐崔晨颖 西安外国语大学 妹妹崔留颖 新西兰怀卡托大学

收到共青团长安区委发起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倡议后,我们姐妹俩立马报名参与了,要说为什么参加志愿服务,也没什么具体原因,只是想做一点点贡献,和一线医护人员比起来我们做的微乎其微,只想贡献出我小小的力量,参与了志愿服务后,觉得其实基层服务人员也挺不容易的。

很感激这次活动,让我们体会到了关于生活、社会的最真实的感受。参加志愿者就是希望能给社会带来多一点的爱。作为一个志愿者,在助人的同时,也是自助,也是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关爱他人,也更深刻地领会到生命的意义。而且,志愿者的活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经过疫情防控洗礼的大学生,我们有理由说,你们“成人”了,青春中国,奋勇担当!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