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报 发表时间:2025-09-23 浏览次数:516
近年来,研学旅游已成为教育与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2024年发布的《关于促进旅行社研学旅游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培育研学旅游专门人才”“支持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开设研学旅游相关专业和设置相关课程,培养研学旅游项目开发、产品设计和活动管理专门人才”。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提出:研学旅游发展中“人”是最大的动能,也是最大的瓶颈;如果说研学旅游产品的体验不理想并非服务商的主观不作为,而是客观能力约束,那么“如何吸引专业人力资本进入行业”就成为最重要的问题,要探索从顶层设计上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与储备体系。
在研学旅游人才培养方面,高职专科院校走在前列。自2019年教育部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来,已有众多高职院校开设此专业。教育部公布的2025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2025年全国开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高职院校达到172所,比2024年增加了29所。教育部2024年更新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新增了“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高职本科专业,体现了国家对研学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视。这些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研学旅游项目开发运营、策划咨询、线路设计、课程开发运营、管理及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课程体系围绕职业技能构建,包括管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研学旅行指导实务、旅行社计调实务等课程,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相比之下,普通本科院校在研学旅游人才培养方面较为滞后,尚未设置专门的研学旅游专业。作为与研学旅游关联紧密的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本应在研学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在研学方向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不足。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仍以传统旅游管理内容为主,涉及研学旅游的课程较少,只有部分高校开设了研学旅游概论等课程,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度。这导致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难以满足研学旅游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为适应研学旅游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普通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积极作为,加大研学旅游人才培养力度。可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置研学旅游方向,明确该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掌握系统的研学旅游理论与方法,熟悉教育教学规律,能够从事研学旅游项目策划与设计、课程开发、活动组织与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首先,完善课程体系。在旅游管理专业研学方向的课程设置上,构建“旅游+教育+研学”的跨界融合课程体系。在公共基础课程方面,除思政、体育等常规课程外,加强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基础素养。在专业基础课程方面,除保留旅游管理专业的管理学原理、旅游学概论等课程外,增设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与开发等教育类基础课程,让学生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专业核心课程最为关键,可设置研学旅游概论、研学旅游项目策划与管理、研学旅游课程设计与实施、研学旅游市场营销、研学旅游安全管理等课程,系统培养学生在研学旅游各环节的专业能力。同时,设置专业拓展课程,如文化遗产研学、自然科学研学、红色研学等特色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行业对不同主题研学旅游人才的需求。
其次,强化实践教学。普通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可加强与旅行社、研学旅游基地、教育机构等的合作,建立一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在实践教学中,安排学生参与研学旅游项目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全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研学旅游相关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研学旅游策划大赛,通过竞赛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项目策划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壮大师资队伍。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加强研学旅游方向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引进具有研学旅游运营经验、教育背景的专业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研学旅游相关培训班、研讨会、实践项目等,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此外,还可邀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授课、举办讲座,分享研学旅游最新动态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行业信息。
在普通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研学旅游方向,加大研学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是顺应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壮大师资队伍,能够为研学旅游输送更多优秀的本科人才,推动我国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作者:湖南科技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黄渊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