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首个“非遗版”春节,一起走近洛阳国家级非遗瑰宝(下)

来源: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河南非遗公众号    发表时间:2025-01-27    浏览次数:1129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一个辟邪除灾、迎福纳祥的节日。祝福大家财源滚滚,福气满满!

下面,我们继续为大家介绍洛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排名不分先后),一起来看。

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

图源: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中医正骨疗法又名“伤科”或“骨伤科”。在古代农业社会,骨伤的发病率很高,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当时医疗条件很差,农村边寨交通闭塞,一旦发生骨折,求治十分困难,于是实践出真知,需求出人才,一些大一点的村落和城镇,几乎都会出现一两个医治骨伤的土医生和土办法,正骨疗法成为我国分布广泛、流派纷呈的一种中医疗法。

洛阳正骨是治疗骨伤疾病的民间中医疗法,又称“平乐郭氏正骨”、“平乐正骨”、“白马寺正骨”。洛阳正骨源于洛阳市孟津县平乐村郭氏家族,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郭家世代居家乡行医,族内秘传,其后的几代传人都秉承祖训,致力于中医骨伤医学的发展、创新,使源远流长的平乐正骨由治病救人的民间朴素医技上升为造福人类的中华骨伤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盛传五世,以疗效独特、医德高尚而闻名。

中医正骨疗法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骨的生理和骨伤病理按中医理论有独到的认识,二是手法的妙用,三是药物的特色,这三点结合在一起常常形成一种独特的疗法和某个著名的流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交流的广泛深入,中医骨伤疗法有一种趋同倾向,但某些著名伤科专家和著名伤科流派的地域特色、手法特色和用药特色依然存在,与西医骨伤科相比较,中国正骨疗法仍有其独特的优势。

2008年,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灯彩(洛阳宫灯)

图源:河南非遗

洛阳宫灯繁荣发展于洛阳,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宫灯”刚出现时为皇家专用,并未走向民间,于是便有了专属“宫灯”之称。

让宫灯走出皇宫的是东汉明帝刘庄。据《中国民俗辞典》记载,东汉明帝下旨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夜,家家户户悬灯礼佛,从此宫灯从皇宫走入民间,从洛阳走向全国,才有洛阳宫灯之称。洛阳宫灯为手工制作,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可以在用时撑开,不用时合上,伸缩自若,收藏方便,洛阳宫灯看似简单,制作起来却十分复杂,从制作到成灯需要经过70多道工序。品种分为纱灯类、方灯类、多角类等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各类灯,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洛阳宫灯世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古都洛阳的文化品位。

2008年,洛阳宫灯制作技艺被列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图洛书传说

图源:洛阳市孟津区文化馆

河图洛书传说是诞生于洛阳地区的关于“河出图”“洛出书”等相关故事的民间传说体系,主要包括《黄河献图》《龙马负图寺的传说》《洛河出书》《神龟献洛书》《洛出书的传说》等。传说的大致内容是:相传伏羲氏的时候,黄河里浮出一匹龙马,它身上的旋毛变成“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的图形,这就是“河图”,伏羲氏依“河图”画出八卦,就是后来《周易》一书的来源;大禹治水的时候,洛河里浮出一只神龟,神龟的背上长有纹、圈、点,自列成组,这就是“洛书”,大禹对“洛书”进行了阐释,就是后来《尚书》中的《洪范》篇。

河图洛书传说流传于河洛地区(今河南省洛阳市及其周边地区),故事中的“河”即为黄河,“洛”即为洛河。今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黄河与其支流图河交汇处,相传即为“龙马负图”之地,建有龙马负图寺;洛阳市洛宁县洛河与其支流玄沪河交汇处,相传即为“神龟负书”之处,距此不远的西长水村,存有“洛出书处碑”。

河图洛书传说是最早的有关中华文明起源的传说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源文化,它对研究中华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古今学人阐释、研究河图洛书,推动了哲学、天文学、数学等的发展。

2014年,河图洛书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玄奘传说

图源:河南非遗

玄奘传说,以玄奘一生传奇经历为内容的传说故事。诞生于唐代,形成于宋元,丰富于明清,传承至今。

主要流传于以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玄奘故里为中心的洛阳周边地区,包括偃师、巩义、伊川、宜阳、洛阳郊区等地。玄奘(俗名陈祎),河南偃师缑氏镇(古洛州缑氏县)人,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玄奘传说包括青少年玄奘故事:神奇的降生传说、玄奘孝道故事、学经故事、破格出家故事、国内游学故事等三十余种四十多篇;西行求经故事:冒死出关、西域历险、印度游学、遇险、辩经成名等传说故事二十余种三十多篇;东归故事:矢志归国、潜心译经及回乡葬母故事等三十余种四十余篇。玄奘传说故事共有八十余种一百二十多篇,塑造了玄奘矢志不渝、追求真理、舍身求法的形象。现今,玄奘传说仍然以传说故事、歌谣、河洛大鼓书、民间歌舞(跑过场儿)、连环画、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在河南偃师及周边民间广为流传。每年三月初九玄奘诞辰纪念日,陈氏家族、陈河村举办祭祖、祭祀活动,讲述先祖玄奘故事,传承优良家风。

但由于当地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疏离及传承人的老龄化,口耳相传的玄奘传说后继乏人,传承面临一定的困境。玄奘传说辐射传承于丝绸之路沿线的不少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其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对启迪民众追求真善美,加强家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振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和意义。

2021年,玄奘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