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转自STEM教师 发表时间:2025-01-23 浏览次数:1733
本文以温泉为主题,参照《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中的地理类、自然类的内容标准与活动建议,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计“走进温泉·探研地热能”的跨主题研学。通过模仿科学家认识地理事物发展的进程,进行“认识温泉、寻访温泉和共谋发展”三部分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任务体系。该课程以地理学科内容为中心,兼顾物理、化学、数学学科相关内容的拓展式研学任务设计与实施要点。
1.研学目标
地热能是可再生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如温泉开发、地热能供热等。福州是温泉之都,自古以来就有泡温泉的传统。在问题探索阶段,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发现与研究主题相关的问题,再将问题按照知晓程度进行归类,明确研究的重点问题。虽然学生生活中有接触到温泉,在地理课堂粗浅地知道“温泉是地热能利用的一种方式”,但对温泉的形成、地热能的特点了解并不深刻,有强烈的探究兴趣。因此,确定“探访家乡温泉”的研学旅行活动目标如下。
(1)阅读《福州市地质与温泉分布图》,描述温泉的分布特征,并使用电子地图,查找需要探访温泉的地理位置,形成空间—区域的思维方式,规划研学路线,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2)以小尺度的福清沁前温泉为例,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的方式获取信息,利用简单的工具(如温度计和PH试笔)观测温泉的水质,初步学会认识和分析温泉的方法,提高地理实践力。
(3)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视角,结合物理学科知识,小组合作综合分析温泉成因。
(4)通过调查当地温泉开发情况,评价温泉开发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认识温泉产业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形成人地协调观。
2.研学设计思路
以温泉为主题的跨学科研学,模仿科学家认识地理事物发展的进程,按照“认识温泉、寻访温泉、探究温泉成因、温泉的开发与保护”的思路,安排了“认识温泉、寻访温泉和共谋发展”三部分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任务体系(见下图)。
“走进温泉·探研地热能”跨学科主题研学内容与素养落实
3.研学实施方案
(1)准备阶段
教师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探究问题,梳理学生已具备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参与研学的群体为八年级学生,已经在地理学科中学习了“中国的自然资源”,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在物理学科中学习了“温度”“机械能及其化”“力”“压强”等相关知识,能够利用科学思维方法思考问题,也具有测量温度等探究实验的能力。虽然八年级学生还没有开始学习化学学科,但是在小学科学学习中,他们已初步了解物质的酸碱性,并会利用紫甘蓝等指示剂变色的原理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在安全方面,教师需要在研学活动前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进行安全防护技能培训。教师还需制定突发安全事件处理预案,将研学活动中的安全细节落实到每位安全责任人,确保研学活动各环节无纰漏,并提前与有关部门做好沟通,取得支持和配合。
(2)小组划分与任务分配
研学规定4人一组。学生可根据前期研学知识的准备情况、兴趣爱好、自身特长等自由组合,由组长合理分配成员任务,做好活动记录和拍摄等工作。
(3)研学活动方案设计
根据前期跨学科研学活动设计思路,学生在认识温泉、宏观探究温泉成因的基础上,选择“寻访温泉”“共谋发展”两方面的内容,以“福清市沁前村”为研学实践地点,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并结合研学单,完成研学任务。设计的研学活动内容如下所示(见表1)。
(4)研学评价
为了合理评价学生的研学情况,本文设计了自评、小组评、师评相结合多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为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表现性评价根据活动的内容进行分层次的评价,侧重观察学生科学探究实践能力的评价。终结性评价由研学报告、摄影作品和经验交流分享三个部分组成。(作者:林香妹 真丽倩 林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