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发表时间:2024-10-19 浏览次数:2904
问:研学基地/营地的培育与发展路径有哪些?
答:根据市教育部门研学基地/营地的认定标准,很多资源丰富的场所,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未能通过认定验收;已认定的部分基地,也存在课程少、发展慢、生存难等问题,其教育功能难以发挥。如何建立有效的基地培育机制,推进基地孵化和提质发展,丰富校外实践教育资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政策支持】2020年9月,洛阳市教育局开展首批市级研学基地推荐工作时,已就基地孵化做了制度安排,在遴选认定程序提出:市教育局组织对各被推荐单位进行资质条件审查,并视情况进行实地考核。对于符合条件的申报单位,将认定并挂牌为“洛阳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对于基本符合条件,但有待完善的基地,列入《洛阳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培育名单》,培育期为1-2年。在培育期内,各项工作开展良好,达到相关标准的基地,可挂牌为“洛阳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在应用实践中,培育基地也被列为“暂缓认定”名单。
那么,将此制度完善固化,建立研学基地孵化培育和市场发展机制,将是促进研学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孵化团队】由教育、文旅部门指导,研学社会组织及其专家团队、研学旅行承办机构等共同参与,以县域和特色板块为单元,分组设立基地培育专家指导组,指导推进各类特色研学基地的孵化培育工作,帮助已认定基地建立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和运营管理体系,促进其快速成长,释放更多实践教育产品供给;帮助拟申报建设的基地,从发展规划、课程开发、人才培训等给予系统化指导,助其尽早达到认定标准;帮助县区教育部门遴选、培育和孵化一批各具特色、功能达标、安全可靠的研学基地。
【合作机制】基地培育和孵化工作,可与基地课程开发、人才培训和市场运营形成联动合作机制。具体参考《研学课程开发的路径和措施有哪些?》问答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