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综合整理自北京考试报、世界研学旅游组织、研学猫公众号 发表时间:2024-06-11 浏览次数:69350
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的微写作题目,让考生提出对“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目的地的建议,引起业界广泛关注。那么,研学旅行走进高考意味着什么?考查的是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图源:人民日报微博
《北京考试报》在对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题的评析中指出:在微写作中,创设考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突出对写作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的关注。例如微写作第(2)题以“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为依托,以驻留两日进行研学为目的,征询对目的地的建议。推荐名人故乡,陈述推荐理由,在开放的空间中,既考查考生学习视野和知识广度,也考查符合情境特点的构思和逻辑表述。
研学走进高考作文
研学成了微写作和作文题目的重要内容,这一变化不仅彰显了教育部门对实践教育的重视,也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期待。
在微写作部分,题目(2)直接涉及了研学旅行的话题。学生们被要求为“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提出建议,并阐述理由。这一题目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深入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迹和故乡文化,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这也体现了教育部门对研学旅行这一教育方式的认可和推崇。
而在作文部分,虽然题目(1)和(2)没有直接提及研学旅行,但主题“历久弥新”和“打开”都与研学旅行的教育理念相契合。通过探讨事物在时间中的活力和价值,以及“打开”带来的新气象,学生们被引导去思考如何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如何拓宽视野、打开心扉、创新思路。
研学与“新高考”
新高考对学生思维的考查远大于知识的考查,不仅考查知识的记忆、储存、理解,更考查知识的迁移,素养的培育和能力的提升,贴近生活,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考查,将成为新的评价理念,直接瞄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培养。
“新课标”和“新高考”对于高中生提出的新要求,绝不是只在课堂上就能实现的,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积极的走出课堂,通过研学等形式,开拓眼界,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新高考改革把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而研学旅行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部分,是新高考制度下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
研学对于同学们的意义不能仅仅体现在高考中,在参加研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更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增加民族认同和情感认同,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可以通过研学旅行增长阅历、锻炼意志、修为人格,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研学旅行也是群体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引导同学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对国家和社会有责任和担当。